歡迎來到一諾規劃官方網站!我們專注: 咨詢策劃; 旅游規劃; 農業規劃; 景觀建筑

0731-8890 6130 18508431188

創新“雙帶雙加” 湖南“旅”立新功

時間:2018-09-25 瀏覽量: 分享到:

發揮智力優勢,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落實靠基層,支撐在人才。2017年12月,全國首個鄉村旅游研究院在吉首大學掛牌成立,創下全國設立專門研究鄉村旅游研究院的先例。此外,為深入實施旅游業“引智入湘、送智下鄉”計劃,針對旅游扶貧的業務指導尚未做到49個重點縣全覆蓋的問題,組織6個工作組,分別由一名旅游委領導帶隊,帶領旅游專家深入全省49個重點貧困縣,對重點貧困縣旅游扶貧工作進行診斷式指導。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組織開展旅游扶貧信息化服務培訓、鄉村旅游技能培訓和旅游項目金融業務培訓等。


  發揮營銷優勢,塑造品牌聚集人氣。全面開展旅游扶貧整合營銷,在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新出“錦繡瀟湘、偉人故里——湖南如此多嬌”旅游形象宣傳片,在旅游衛視和騰訊旅游推出《魅力中國 旅在全域》湖南旅游視頻訪談欄目,湖南經視精心策劃推出100期鄉村旅游體驗節目《有什么好玩的》。舉辦高鐵“周末游湖南”、湖南旅游鄭州推介會、湖南旅游產業博覽會、2017年“中國旅游日”湖南省分會場暨中國旅游融媒體“紅色旅游扶貧湘東行”、湖南省四季鄉村旅游節,通過節會推產品、樹形象、助脫貧。制定《湖南省旅行社“送客入村”獎勵辦法》,推動實施“送客入村”計劃,為旅游扶貧重點村輸送人氣、聚集財氣。


  發揮示范優勢,通過典型引領脫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湖南省旅發委積極引導示范創建,鼓勵大膽先行先試,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總結推廣了一批可持續可借鑒的旅游扶貧模式。如今已推出慈利縣、溆浦縣、新化縣、鳳凰縣等11個“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聯合省扶貧辦、省林業廳向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林業局推薦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11個旅游精準扶貧示范項目。全面收集梳理旅游扶貧案例,出版《讓美麗戰勝貧困——湖南省旅游扶貧經典案例》,推出湘西十八洞村、永州勾藍瑤寨等55個旅游扶貧典型案例,積極推廣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雙帶雙加”旅游扶貧模式,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旅游扶貧村構建“黨支部+旅游公司+農戶”等旅游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鄉村旅游扶貧可持續發展。


  湖南是“精準扶貧”戰略的首倡地。2013年11月3日,“精準扶貧”的新時期扶貧基本方略被提出。這之后,花垣縣委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帶領群眾苦干實干,依托十八洞村“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對接湘西“全域旅游”經濟圈,以“旅游+”項目為突破口,打造農旅一體化,形成“一帶四”產業格局,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十八洞模式”。


  近年來,精準扶貧思想一路爬坡,從無到有、去粗取精。湖南省各地以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湖南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新經驗、新模式,以景區帶村為重點突破,深入推進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雙帶雙加”旅游扶貧模式,讓村民變股民、變工人、變演員……讓當地村民加入到旅游產業的開發過程中,共享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


  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帶動旅游扶貧發展的典范。張家界大峽谷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下簡稱“大峽谷景區”),位于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最初,大峽谷的青山綠水并不是老百姓眼中的金山銀山,貧瘠的土地和崎嶇的山路阻礙著當地的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景區不斷提質改造,大峽谷景區接待人數大幅攀升,帶動了周邊住宿、餐飲、購物、用工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通過“景區帶村”,讓周邊的老百姓們摘掉了貧困帽子,實實在在地吃上了“旅游飯”。


  在旅游的帶動下,大峽谷景區81個商鋪對外招租,租金的40%用于村民分紅,不僅如此,每年大峽谷景區會拿出門票收益的3%作為分紅,按村所占景區面積分給附近村民。大峽谷景區還是互聯網帶動旅游和扶貧的典范,只需一臺手機,就可方便購票游覽。還能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實時掌握進出通道和橋面上游客量,合理調整放行時段,也提升了游覽舒適度。伴隨著“互聯網+”不斷深入,大峽谷景區探索出了一條“依托核心景區,開發特色產品,打造精品線路,建設美麗鄉村,實現脫貧致富”的新思路。


  能人帶戶的“東安樣本”。位于東安縣大廟口鎮新溪村的“溪水以南·花境花?!弊蚤_園以來,就成了當地人口耳相傳的爆款。幾乎很難想象,不久前這里還是個一貧如洗的“空巢村”。2016年下半年,在外經商的東安人陳夏云回到老家。憑著多年在外開發旅游景點的經驗,她敏銳地察覺到可以利用本村豐富的生態、歷史文化資源,將新溪村打造成一個美麗鄉村。2017年6月,新溪村的南溪花海項目開園試營業以來,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綜合收入750萬元。隨著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全村開辦農家樂12家,攤位貨鋪店30多個,村民月人均收入4000多元。


  能人帶動讓鄉村旅游有了生力軍,新溪村的旅游扶貧案例就充分說明了“能人”對于旅游扶貧的重要性。通過陳夏云的旅游開發,新溪村摸索出了一條“景區+產業+扶貧”的模式,積極探索旅游脫貧,拓寬增收渠道,引導貧困戶自主參與就業,所有村民都以務工、經營農家樂和銷售旅游商品等形式推動鄉村旅游發展。


  “公司+農戶”孵化雪峰山模式。雪峰山因山頂長年積雪而得名,被譽為湖南的“父親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卻是中國南方最貧窮落后的地方之一。2014年,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雪峰山旅游公司”)注資一億元開發雪峰山地區旅游,在短短3年時間內,連續創建3個3A級及以上的景區。通過勞務用工、就業安置、扶持創業、慈善捐助、資源入股等形式吸納景區群眾參與旅游業開發與經營,景區周邊近10萬群眾受益。


  “對于貧困山區的旅游扶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雪峰山旅游公司董事長陳黎明和公司總經理石罡的共識。雪峰山旅游公司通過“先富帶后富”,組建了“雪峰山花瑤藝術團”讓花瑤文化走出了大山;通過科學規劃,引導村民辦山莊、建客棧、開發特色農產品,吸納當地老百姓積極投入發展鄉村旅游,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反復培訓增強了當地百姓的信心,開闊了眼界;通過“校企合作”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隊伍”。雪峰山旅游公司的做法,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旅游扶貧的“雪峰山模式”,并在全省推介,原國家旅游局授予公司“‘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稱號。


  “合作社+農戶”為借母溪旅游插上翅膀。借母溪村位處有“湖南九寨溝”之稱的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麓,擁有小橋流水、石徑竹籬的田園風光。在未發展旅游前,村民主要靠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村里基本是“十室九空”。


  近年來,省委辦公廳扶貧工作隊鼓勵引導村民實施稻鴨、稻魚共作,發展農旅一體化生態項目。從2014年開始,種養大戶符華生牽頭成立借母溪土特產專業合作社,規模發展借母溪蜂蜜、茶葉、柚子、蕎麥等土特產?!班l村旅游+農產品電商”聯動融合發展模式是借母溪村精準扶貧和快速脫貧致富的最大特色與亮點。一方面,農產品的生產、開發、文創、互聯網營銷宣傳推廣豐富了貧困地區的鄉村旅游,另一方面,鄉村旅游促進農產品就地營銷增加附加值,提高農產品品牌的邊際效應,村里的糍粑、柚子、燈盞窩、臘肉、借母溪干魚、蜂蜜等土特產借助互聯網的翅膀成為熱銷的農產品。與此同時,2015年底,由借母溪山莊牽頭,按照“四跟四走”原則,借母溪村開始組建農家樂旅游休閑協會,直接有效地鏈接貧困戶,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2016年8月,借母溪村“農家樂合作社+農戶”項目被列為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文章標簽

国严亚州中文在线字幕_一级特黄aa毛片_91成为人免费视频_欧美专区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