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全域旅游規劃需要對新常態、新發展與新路徑進行戰略再定位,在供給側改革的全域旅游發展浪潮中,進行全域旅游規劃時應該要著重關注以下六大焦點:
新時期進行旅游規劃時要以“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明確提出全域旅游發展的量化指標,統籌規劃全域旅游要素重組、規劃融合全域新業態、規劃全域一體化營銷、規劃綜合管理全域項目、規劃塑造全域品牌形象、規劃提升全域功能價值、規劃創新投資模式,實現多規合一,構建層次清晰的旅游發展時空體系。全域旅游規劃發展要樹立全域旅游產業生態圈的發展理念,在全域范圍內形成以旅游企業為主體、以政府政策為指引,以全民參與為方向的協同共建共享機制,充分發揮金融市場杠桿作用,運用全域互聯網思維整合全域旅游發展要素,加強產業生態圈內的商品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全域流動,全面布局全域旅游產業生態圈。
全域旅游的提出使得旅游規劃的編制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全域旅游規劃需要跳出旅游看旅游。首先,聚焦資源存量優勢,編制全域旅游規劃時要改變傳統的旅游規劃編制將區域資源存量鎖定在旅游資源上的舊識,以大旅游資源觀為引導,將生活資源、產業資源盤活,整合區域內的各資源要素,使之為旅游發展所用。其次,聚焦產業存量優勢,規劃中對特色產業、支柱產業進行引導,賦予其旅游功能,一方面可以拓展原有產業的發展空間,提升旅游附加值,另外一方面可以通過旅游與其他產業的相互延伸實現產業融合。最后,聚焦項目存量優勢,對區域現有旅游項目進行提檔升級,通過將傳統旅游項目賦予新的內涵、引進新的技術等實現存量項目的二次騰飛,同時也為全域新旅游項目的策劃指明方向。
旅游新業態是全域旅游經濟增長的關鍵點,是創造全域旅游消費新需求、增強全域旅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新時期全域旅游規劃將發展目標鎖定在“旅游+”新業態,聚焦全域旅游業態的融合,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聚焦經營提升型業態規劃,通過對區域內既有的旅游業態、旅游產品進行提檔升級,從而規劃出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產品,如規劃新的主題酒店對傳統酒店業態的經營提升創新;第二,聚焦產業融合型業態規劃,通過對全域旅游及其相關產業進行融合而誕生的新業態,如旅游與裝備制造業融合形成旅游裝備制造業;第三,聚焦市場需求型業態規劃,緊密關注旅游消費者的需求開發新業態。充分發揮“旅游+”的引領帶動作用,著重規劃開發符合國民消費需求的鄉村、養老、研學、會獎、智慧旅游等多業態融合旅游產品,重點聚焦旅游產業新業態。
全域旅游作為新時期的旅游發展戰略受到了國家及地方政府各層面的高度重視。進行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必然要聚焦到政府層面的政策驅動,借助各項利好政策,規劃改革全域旅游綜合管理體制。首先,規劃聚焦全域旅游發展的領導體制的改革,各地紛紛撤“局”立“委”,從全域發展大局出發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游的工作開展,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其次,規劃聚焦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將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之中。再次,規劃聚焦旅游管理機制的創新改革,實現“全域旅游、全面規劃、全民服務、全城共享”的根本目標。最后,規劃聚焦旅游綜合執法機制的創新改革,關注旅游執法的“有權”與“放權”,有效推動全域旅游規劃的順利落地。
日前國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國首批26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這些地區享受全域旅游優先發展政策,新時期全域旅游規劃將聚焦全域旅游標準化建設,將全域按照旅游景區的建設標準來規劃,擺脫“景點旅游”的定向思維,規劃全域景區內外一體化,形成全域景區化的建設和服務標準,以顧客需求與顧客滿意為導向,推進全域多規合一,規劃實現全域旅游的“優化環境、美化景觀、精化服務”。新時期全域旅游有別于傳統旅游,因而在規劃發展中應轉變傳統定勢思維,聚焦全域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充分利用大數據,建立現代化、科學化的評價機制,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形式、新特點規劃設置評價指標。注重對全域旅游綜合效益評估,丟掉“門票帽子”,規劃形成全域旅游綜合效益評價體系,按照新標準、新指標、新機制來規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精品
新時期全域旅游投資發展需創新模式、拓寬多元融資渠道、采用積極的投資策略,緊密聯系政策端與市場端,在投資過程中與相關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對接,防止盲目投資新的過剩產能,深化全域資源共享與產業融合。一方面,要聚焦規劃全域旅游融資渠道創新,積極利用政府投資與市場資本,規劃綜合運用BOT、ABS、PPP等多重融資方式,拓寬全域旅游發展的資金來源渠道;另一方面,要聚焦規劃投資項目創新,聚焦“旅游+互聯網”的創業創新項目投資,加大對絲綢之路、西部旅游區、長江旅游帶等重點區域旅游發展和鄉村精準扶貧旅游發展的投資力度,加大對親子游、養老游、研學游、野奢游、會獎游、海陸空游等新興旅游業態的開發投資,規劃投資品類豐富、內容多樣、品質較高的全域旅游產品,挖掘全域旅游市場金礦,領跑全域大旅游時代。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