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文化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和文化休息娛樂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活動。
產業園區實質上是產業帶、產業集群,其主體是企業。企業必須要有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實現盈利,園區才能發展起來。
自發集聚型:中國最初的文化產業積聚出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舊廠房、倉庫內,國外來講比較典型的就是位于倫敦東部的Hoxton和Shoreditch兩個社區,大都是文化藝術設計類創意產業,以個人創作設計為主。這類產業由于創業之初付租能力普遍不高,是在租金和文化空間環境兩要素下自發形成聚集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舊廠房是中國文化產業園的雛形。
政府主導型:一種是“舊城改造”,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市中心土地日漸稀缺,文化產業對市中心舊廠房的重新利用既可以保存城市歷史的痕跡,又能夠節約舊城改造的費用,所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各級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對舊廠房的開發利用,政府部門從自發積聚的文化產業園看到舊廠房改造的出路,將一些廠房進行更新和改造,吸引眾多文化產業企業和個人進入。
另一種為“產業園升級模式”,如上海張江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基地等。這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全部由政府投入建設,并全程監管和運作,對政府的財政實力要求較高。
地產商開發:在我國,相比住宅和商業,開發商介入產業園開發還是一件比較新鮮的事情,開發商多以文化產業為“噱頭”,將文化產業的特點用于產品開發和營銷包裝上。這種并非實質性的引入文化產業進行發展,但是可以為文化產業園的開發和經營模式帶來全新的思維和模式。如海上海文化產業園。
地產商與政府合作:無論是企業自發積聚,還是開發商自主開發,文化產業園最終會引入政府的參與,形成市場和政府雙輪驅動才有利于文化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在該模式中應充分將政府的行政管理角色社會責任和開發商市場化運營經驗的整合協調,形成“雙贏”。
依托本地資源優勢
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弄虛作假。如果一個地方沒有一點相關文化底蘊,沒有一定的人才積累,甚至沒有一個相關的企業,完全憑空想象出一個園區來的話,是很難成功的,失敗的教訓很多。
提供良好創新氛圍
人才聚集、技術聚集、信息聚集,形成知識的溢出效應,增強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擴散,帶動整個集群的所有技術進步。
主導產業及產業鏈
定位及招商要準確,重點突出,不能大而散。要想把產業鏈打造起來,首先要把龍頭打造起來,要讓這個行業具有領導地位的重要企業入駐,這樣就有了號召力,所以要大力吸引強勢企業、龍頭企業入駐。
配套設施相關服務
人才聚集、技術聚集、信息聚集,形成知識的溢出效應,增強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擴散,帶動整個集群的所有技術進步。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對于發展目標、建設周期、時間進度要有規劃,工作內容和時間要以規劃為指導,分步驟實施。
重視園區包裝宣傳
要借助媒體力量,進行集中、精確的宣傳,盡快形成園區概念和形象。
經典案例
1、西安曲江文化產業園
位于西安市東南,是陜西省、西安市確立的以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城市發展新區,核心區域面積40.97平方公里,構建了以文化旅游、影視、會展、出版、傳媒、演藝、動漫等重大文化開發工程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發展思路
●特質文化內核凝聚品牌效應,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
將遺址作為展現地區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遺址開發提升城市品質,帶動城市建設,如西安通過大唐芙蓉園、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項目的擴大化開發,帶動集歷史文化展示、國際文化交流、居住、商貿、休閑服務為一體的文化產業集群。
●文化產業與旅游聯動,塑造產業驅動力,共同策動完整產業鏈。
以文化旅游、會議旅游、影視動漫、音樂演藝、出版傳媒、教育科研、商貿服務等產業新城文化產業體系,對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改善以及對城市經濟社會的拉動都有顯著的作用。
●城市商業與建設等城市運營收益反哺文化產業,培育文化市場。
文化產業的投資周期長、見效慢,通過城市運營來積累財富,來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為主營業務,以文化商業和文化建設為輔,兩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商業模式。
部分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成為我國文化產業跨越發展的“助推器” !
2、良渚文化產業園
位于杭州市余杭區。占地規模近800公頃,其中5000畝原生態山林,3400畝住宅用地,1200畝的旅游用地和約600畝的公建配套用地。包括25座山、3片湖泊、1條河流、五大主題公園、良渚國家遺址公園、大雄寺、良渚博物館等。
發展思路
四區聯動,集遺址保護、考古體驗、旅游休閑、文化創意為一體,山水、人文、古今和諧的“大美麗洲”走上了與民共享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形成集旅游、居住、創業三重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有機體。
3、北京798藝術區
位于北京朝陽區酒仙橋,是中國文化藝術展覽、展示中心,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依托原有廠房逐漸形成了集畫廊、藝術工作室、文化公司、時尚店鋪于一體的多元文化空間。
發展思路
●優秀的建筑改造方案
●創意地區、文化名園的藝術氛圍
●良好的宣傳與推廣
●豐富多彩的藝術展覽和藝術活動
●優質的藝術品牌
通過以上方式吸引了國內外優秀的文化創意團隊的聚集,使其成為北京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4、法國諾曼底畫家村
位于吉維尼的法國傳統小鎮,是法國西海岸諾曼底典型的鄉村。離首都巴黎80公里,占地6.46平方公里,人口僅524人,很多畫家曾在這里生活(如印象派大師莫奈),所以亦被稱為畫家村。
發展思路
●多樣景觀打造+文化范圍營造
●層層起伏的山地,古樸的白墻紅頂的農舍,詩情畫意的田園景觀;
●莫奈花園——“法國最偉大藝術家”的花園;
●占地約1公頃的莫奈花園又稱為諾曼底園;
●大批美國畫家被美景吸引搬遷至此。
5、保加利亞科布瑞斯迪薩小鎮
位于Sredna山山谷中,距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112公里,現有2600多位居民,是保加利亞五大旅游勝地之一。文藝復興時期,小鎮處于一個鼎盛發展階段,孕育了多位文人與富商,1876年4月20日,保加利亞著名的四月起義第一槍在小鎮打響,賦予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小鎮曾經歷多次毀壞與重建,建筑風格各異,以“博物館小鎮”著稱。
發展思路
●保加利亞五大旅游景點之一
●以“博物館小鎮”著稱
●歷史文化建筑博物館
●六大家庭博物館
旅游載體
建筑博物館聚落:388棟古建筑群落,保加利亞保存最為完好,數量最為集聚的古鎮群落。
旅游型商業:風情商業街區(以休閑餐飲和旅游紀念品等業態為主)。
家庭博物館:6大家庭主題博物館,分別展示地域文化建筑、民族志學歷史、重大歷史事件、名人軼事等。
旅游接待設施:利用部分古建筑作為家庭旅館,小鎮主入口新建星級酒店。
6、日本白川鄉合掌屋
位于日本歧阜縣白川鄉荻町。四面環山、水田縱橫、如詩如畫。人口1900人左右。合掌建筑屋是不用任何鋼筋水泥建成的高達四五層的樓房,共有114棟,其中民宿和民家有59棟。
特色
●特色的建筑——房舍外貌酷似雙掌相合,故取名為“合掌屋”。建筑均用木頭、茅草、繩子人工搭建而成,而且不用一個鐵釘。被譽為最合理、最理性、最天人合一的建筑。
●多樣的體驗——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須更換老朽的屋頂茅草。而每次更換茅草,全村的人就會同心協力一起完成。由于建筑材料為木頭、茅草,可欣賞到壯觀的消防演習。每到農忙時候,可看到壯觀的集體插秧表演。
案例經驗借鑒
特色鮮明的主題: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結合現代旅游市場的消費特征,打造特色鮮明的園區主題。
文化旅游的嫁接:文化產業與旅游聯動,實現文化與旅游的完美嫁接,打造核心吸引物。
豐富多彩的節事:以園區文化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節事活動,制造轟動效應和弱化季節性影響。
產業鏈的延展:以民俗文化為核心驅動力,延伸至文化創意、會展旅游、出版傳媒、教育科研、商貿服務等,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