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是近年來農業補貼領域的一個新詞。國家全面推行農業“三項補貼”政策改革,將以往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這個補貼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
在農村,
哪些土地可以領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什么樣的土地領不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又該如何申報呢?
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享受補貼的農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耕地面積掛鉤,補貼面積的核定,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面積(二輪承包耕地面積)或確權耕地面積為基礎,減去不予補貼的耕地面積。
對已作為畜牧(水產)養殖場使用的耕地,發展林果業的耕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的耕地,被征(占)用進行非農業建設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拋荒1年以上的耕地,以及占補平衡中補充耕地的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予補貼。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政策目標是地力保護,農民領取補貼后,要將資金用于以下方面:
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用好畜禽糞便,多施農家肥;
鼓勵有效利用農作物秸稈,通過青貯發展食草畜牧業,禁止焚燒秸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水肥一體化等農業綠色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措施,主動保護地力;
鼓勵深松整地,改善土壤耕層結構,提高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
發展和鞏固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搞好垃圾、污水處理和廁所改造,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創造良好的環境。
行政村申報。
由鄉鎮(街道)組織本轄區各村申報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各村填寫2016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登記表,對不予補貼的耕地面積要進行調查核實。農戶要積極配合申報工作,提供身份證號碼、“一折通”賬號、聯系電話等基礎信息。尚未辦理“一折通”的農戶,要到當地農商銀行開戶辦折。
鄉鎮(街道)核實。
鄉鎮(街道)要組織有關人員對各行政村上報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情況進行審核,重點核查已改變耕地用途、拋荒1年以上、達不到耕種條件等不符合補貼條件的情況,同時要審查各行政村上報農戶信息的完整性。核實匯總后,登記造冊并在醒目位置張榜公示一周以上,公示情況要拍照保存。
信息錄入。
公式無異議后,各鄉鎮(街道)將數據錄入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
行文上報。
公示無異議后,鄉鎮(街道)在9月1日前以文件形式報市農業局、財政局,并將從農民補貼網絡信息系統導出的補貼數據的紙質材料附于文件后面。
資金發放。
補貼資金通過“一折通”發放到戶。
此項補貼的標準是由地方根據補貼資金總量和確定的補貼依據綜合測算確定的,每個地區都是不一樣的,能拿到的朋友不要錯過。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