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文旅地產又有一個新風向標出來,跟之前的文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房企做文旅需要深度思考,未來僵尸資產包會越來越多。房企做文旅基本是標配,項目從戰略開始,到規劃設計、運營、銷售是一個體系,需要進行深度思考。公司戰略怎么調整,文旅是怎么做的,需要從現金流開始,從拿地開始,拿地的方式也跟住宅不一樣,所以從戰略到項目規劃設計,再到銷售運營,最大的特色就在運營。高周轉在文旅行業里不是不可能實現,是分項目階段性實現,但總體來說周期相當長。房地產的很多打法和習慣在文旅行業里不大可能實現,要做相應的調整。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大部分我們接手的文旅項目到了整治階段,做的不太好的文旅項目,時間太長、資金鏈斷裂,市場上不叫座的項目太多了,這個情況到明年還會嚴重?,F在全國千鎮一面,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和現金流方式,這種企業基本就是僵尸資產包,會越來越多。從上到下,一直到銷售和運營,一系列的統籌考盤,都以解決項目問題為主。
第二、文旅地產呈現局部細分:如拿地、運營、戰略現金流。局部的細分包括兩點:一個是拿地的細分,各種拓展拿地的細分;一個是項目的運營和戰略現金流走勢細分,這個是重中之重。
目前開始比較成型的文旅地產是在三個地方可以呈現:
第一、全國旅游目的地型(氣候資源)。比如避寒、避霾、避暑,像海南島、貴陽;第二、休閑度假城市外溢型(城鎮化進程)。一個城市城鎮化到了一定程度,新中產崛起以后消費外溢,在大灣區、強二線城市呈現了,這個呈現是文旅地產大的主流。這種主流呈現在什么地方呢?當地的剛需盤、文旅地產的度假盤、投資混合呈現,并沒有單一呈現。剛需、首改、1.5居所、2居所的產品混合呈現,這里面大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呈現了;第三、進入城市更新。在中國的很多一線城市進入更新,除了城市更新這里面還有一些細節,國有企業的棚改以及制造業的去產能里面騰出來的土地,就是產業更新,都是文旅單獨呈現的一支。文旅產品更多在第二類、第三類呈現,第二類更加復雜,第三類要求產品更加極端,也能參與城市更新。
我們這個行業選址其實是重中之重,城市的選擇比地產選得還要仔細,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做休閑度假,這是真正有價值的。
文旅地產是主題公園型+房地產,還有直接加旅游景區,這種模式很少見,中間需要有過渡產品,更多挑選這樣的城市鏈。這里有三塊藍色的地方:海南島、云南、貴陽這是全國目的地。
下半場的文旅休閑地產,打通消費者和購房者是關鍵。
中國目前進入都市圈,都市圈又劃了三級,不是所有都市圈能做文旅休閑度假,導客成本比較高,就會出現很多城市都要做文旅,大家的文旅產品沒有區別,最后就看誰能找到客源,沒有找到客源只融資,什么時候兌現?在那里兌現?現金流的循環過程一旦沒打通,旅游地產里大量的小鎮都是這樣死的。所以一定要找到你的終端市場,一個是買房子的業主,一個是真正來消費文旅的業主,所以文旅這個要找到。
一般在上半場,地產商很少去找消費者,只找到買房子的,空置率就特別高。旅游行業做的找到了旅游者,但是層次不夠,買不起房子,二者沒有有效結合。所以下半場文旅休閑地產里面,消費者、購房者要打通,這樣才能彰顯價值。因為大家知道,這樣的房子二手換手率都不太好。
選出了經濟帶上的都市圈分三級,二級和一級有用,是蓬勃發展的。國家還在培育的都市圈要等一下,因為沒有這樣的客戶群。還有核心中心城市,不僅要看交通,還要看城市力。
根據城市類型、消費人群劃分,做“不一樣”的旅游產品。
中國的萬億俱樂部城市的劃分,跟人口一樣,要看人均GDP,目前排第一的是東營,第二是深圳,紅色部分是3萬億;黃色部分是2萬億,含深圳、廣州、重慶;1萬億的城市比較多;綠色板塊是7000—9000億元的城市,還沒有到萬億。
這四類城市因消費人群不一樣,所以做的旅游產品也不一樣。第一類可以進入城市更新,進入萬億的其實是城鎮化沒有走完全,是可以做的。如果說你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應該是復合型的,但是有一個特征,第一類和第二類就是兩萬億以上的,城鎮化率非常高,核心城市高達75%,他們出現逆城市化,三四線城市在它的周邊,可以再做一類文旅度假產品。因為文旅度假產品有七大類,每一個選擇的城市不同、消費力不同、消費習慣不同,七大類產品不一樣,打法、對土地的要求、現金流如何走正都不一樣。所以,這個行業很難去拷貝。
有主題公園、文旅小鎮、休閑度假、山地旅游、田園鄉村、產業小鎮和復合型這樣七大類產品。
1、主題樂園型是指進城的,主要在一線、二線城市。但是這種模式發生了很多變化,這種配地方式是在同一個項目里配,可以配旅游區,也可以像華僑城一樣配成城市的城區。同時旅游產品做得很好,要求土地再配非地的模式,這是一種單獨的模式,在這種進城的產品里面,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兩類,都市人文休閑區,這是一個新的產品類別。還有文創、文化產業,這一類的產品大概有這樣三支細分,都可以參與城市更新,一二線城市都可以做。
2、文旅小鎮是在城鎮化沒有完全跑完的地方,比如二線城市更新的時候可以做。這個講究的是從拿地開始,用什么樣的地,這個行業從這一支產品線開始往后走,基本就是調規、控地,怎么調出有價值的土規,怎么把地控在你手里,在文旅行業從第二個產品往后走,規都是要調的,很多地方沒有規劃,需要你自己調,三規合一是基本,海南島是六規合一,這是基本功,宗地和片地是不同的。
3、休閑度假和特色小鎮是兩類產品。之前是主題公園,文旅小鎮是房地產玩得比較多的。后面的產品就玩出了花兒,很多地產商不知道文旅行業是怎么玩的,我們后面玩的操盤方式更加極致,對產品、對選擇的區位和產品呈現不一樣。
各類用地的探索不僅有點狀供地,有條狀、有斑狀、有線狀,有低密度的院子產品,還有天空院子(就是三層以上的),供地方式不同。這類產品講究的核心是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的關系。來這里買房子的人更講究生態的度假資源,買的是環境、買是未來生活的夢想。這個環境不是靠房子打造出來,而是靠周邊的自然條件,如生態資源、非建設用地能給你帶來什么。在這里點狀用地、條狀、斑狀、里面大量的非建設用地跟建設用地的關系,合起來就是休閑度假。
第二來買的是院子,一個城市有多憋屈,院子就要有多大、環境就要有多好。需要什么樣的人聚在一起,你想要的生活夢想是什么樣?你看到的新中式也好還是莊園夢想也好,還有山地的度假方式也好,大家呈現的風格不一樣,但是打法是一樣的。
4、還有非常特別的細分——山地度假。在休閑度假里國內有四小龍:奧倫達、阿那亞、飲馬川和藍城,他們風格不同,飲馬川系和奧倫達系是成熟的模式,有設計營銷、產品創新兩個流派各有不同。山地度假跟他們又不一樣,山地度假里不太可能成為社群,不會長期居住,個別的緩坡、峽谷地帶會呈現,但是山腰跟山頂呈現的不一樣,做的方式也不一樣。山地度假是休閑度假分出的一個細支,這里更多的區分是用地、精準扣地,最早在莫干山給出的試點,6度—25度坡相對集中,利用房子陰影面積控制來做,這是在浙江實行的。去年8月1號江蘇全部推廣了,隨后全國很多地方也推廣了。第二個試點在重慶,非常的漂亮,就是用的點狀供地。在莫干山融創也有做,最早用在旅游地產里面是裸心谷,這種模式已經在全國推廣,節約用地。
山地度假的特點有三種:
第一、用地方式發生了變化;第二、這個房子的建安成本并不是最貴,基礎設施和道路最貴,這跟平地不一樣,那個要占一半的費用;第三、中國大部分的規劃院和設計師是平地思維,山地不是,一定要考慮跟植被的關系,是低矮植被、竹林還是參天大樹,這些都不同。這里講究的不是院子,是更大的平臺、露臺、私密空間。還有北方講朝向、南方講景觀,這種地方不可能排排座,什么地方放公建、什么地方放度假產品,更加講究、細化。這類產品在設計落位上比其他更難,更考驗在資金成本控制、運營成本上的控制,還有對周邊植被的感覺、房子是幾面觀景等考慮的非常多。
5、第四類產品、第五類產品就是田園。這里是兩樣東西,鄉村是鄉村、田園是田園這是不同的。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城鄉融合,都是鄉村產品,但是田園綜合體是講產業化怎么解決。全國做這類產品還沒有總結出模式的,因為它非常復雜,在土地上中國正在做鄉村的土地探索,去年12月份已經結束了試點,現在正在討論,還沒有給出最終的結論。在中國五個地方、五種試點,大城市湖州的那個就是典型的點狀用地試點,這五個模式都不一樣。
集體經濟產權的試點也分為好幾種,也不一樣,完成的很多產品都是在做試點,完成的可以看到很多產品都是在土地上的試點,特別是成都的桃花源,是集體產業用地來做的,這就是融地入市,目前全國就是他們這一個地方有。這里要講集體所有制的試點,有些地方經濟很發達是股份制公司,很多地方是集體合作社,每一種不同,產品做得也不同。鄉村現狀,空心村、留守村、租賃村蓬勃發展每一個不一樣,在這里既要踏準政府給的政策、試點周期、怎么和老百姓合作,滿足他們的要求,你出的產品必須在終端市場上兌現,否則這個產品做得再好,有口碑,但是市場上不叫座也不行。很少像山地、旅游休閑度假里面有合適的產品都有跡可循,這類很少,最主要還是土地和消費市場沒解決。所以這種產品基本是搭著城市更新在走,很少有單獨走出來的模式。
6、產業小鎮。文旅在好的位置里面要加產業,康養型的都是小產業,還有第二產、第三產綜合起來做,因為每個地方政府的需求不同,城市發展的各個產業不同,但是打法是一樣的,要切分得非常細致:如果在城鎮化里面參照這種小鎮;如果城市之外就參照休閑度假;城市里面就參照主題公園。
7、復合型。越來越多產品呈現出復合型,什么是復合型?第一類是兩大類復合,前面的六種產品里面是疊加呈現,既有山地、又有鄉村,還有城鎮化的產品已經開始呈現;第二類呈現就是復合類,是一二級組合開發,我們已經不叫聯動,一二級組合開發的模式,所以開發的方式和籌備方式、商業模式更為復雜,大部分的央企已經在探索這一類的模式。
剛才那么多產品里,在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近郊、遠郊和鄉村區分出來呈現,簡單歸納為城鎮和鄉村。
城鎮——是城市和鄉村中間的過渡帶,就是城鎮化沒有走完的地方,這里能呈現的產品就是剛才講的都有,只不過在城市里能走的模式比較多,就是開發模式。走城市更新、產業配地、文旅產業跟住宅分開配地,政府跟企業合作,還可以一二級分開合作,這在上海、深圳比較多這樣的模式。還有產業基金,在發達的地方土地更有價值,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做產業基金,去年看到很多地方文旅基金一百億都是有的。
在城鎮化還在走的過程中,它其實也有這樣幾步子,文旅行業里面五年一調規,跟住宅不一樣,住宅就是招拍掛,沒有自己調規和布控的說法。產業招商,當政府招到大的文旅商,類似于華夏幸福的PPP模式,在這里也可以呈現。最后是產業基金也有,但是基金的模式和一線城市的基金模式、容量不一樣。
鄉村。鄉村里面有用地的試點,如果在當地有用地的試點,或者國家正在推行的國際旅游試點,海南島和桂林都是,這種旅游試點一定要去探索。
鄉村集體用地的五種探索模式,全國已經總結完了,但是還沒有說全國怎么推廣,地方要做這種產品,適合哪一類,需要去觀察。這不是全國統一模式,鄉村比較復雜的。
三權分置的情況,農村問題很復雜。
四種不同的村莊,先有五種地的模式,三權分置,四種不同的村,玩法特別多,有沒有市場。除了這個以外,集體用地含宅基地、產業設施用地、集體產業用地,全部都不一樣,中國宅基地管得最嚴,為什么有產業小鎮,允許宅基地做一部分用房,對特色小鎮是有用的,但是文旅不能直接這樣用。集體產業用地就是大家經常講的農地,是指集體產業用地,這在一二線城市里面有非常大的價值。很多地方農地不允許用,但是在四荒地里面5%可以用來做設施。最后是林地的利用,這是不可逆轉的。
農地里面還要再細分,這里只是可以被利用出來調整集體用地的N多種地,還有非建設用地,沒在里面,基本農田、一般農田、草地等等。
跟企業合作的時候,強的地產企業要跟外面合作有四個方向:
第一、就是國企混改。旅游資源豐富的現在拿出來要再改,國企改革在云南、廣西、老的西南旅游,先前發達的地方,這一輪文旅度假不發達的地方,真正呈現國企混改;第二、具有融資功能的地方國企。普通二線城市的資源很多地方是用來做融資,他們自己做不了旅游產品,也愿意拿出來合作;第三、文旅項目升級。政府手里的文旅資源要求升級,因為產品不符合現代的消費;第四、僵尸的特色小鎮。明年開始很多轉讓股權的會越來越多。
對于從事文旅行業的企業要求:
第一、IP要足夠強大。不管是融資還是混改,都要有品牌;第二、資本實力。中鐵的生態城鎮有千萬套,20萬平方公里,永遠都有巨無霸;第三、執行能力。文旅行業的執行力跟地產公司還不一樣,思考方式也不一樣;第四、創新能力。不管是管理方式創新、還是融資方式創新,都在不斷地呈現出來,執行力創新力是怎么衍生的,大的文旅企業、大的地產企業很少在這里做執行力的創新。
比如阿那亞和奧倫達,創新的商業模式對土地的松綁,很多人只知道阿那亞和奧倫達是商業智庫。奧倫達的社群是產能產品,對建設用地控制在20%??叼B小鎮沒有建設用地,發的是基金產品,從10萬到50萬,把康養產品發出來,這個錢已經回來了,他們對土地的依賴性逐漸在減少,而且擴張非???,政府非常喜歡,政府跟地產商有本質的區別,不再依賴那么多的土地。阿那亞找到了非常重要的消費人群來消費旅游產品,做的也不是住宅。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