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時代,休閑度假成為了旅游消費的主流。休閑度假在旅游總人次中占的比例大幅提升,旅游度假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持續高速增長。
旅游度假作為新時期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包含觀光、休閑及各種文娛體康養等消費,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逐漸成為休閑生活主流。
“ 三避三養(避暑避霾避寒、養生養心養老) + 微度假 ” 是對旅游度假需求的集中詮釋,是旅游度假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旅游休閑度假的核心市場,可以催生一系列新型業態和產業鏈,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圖片源于網絡
一、健康與旅游相結合,為康養小鎮發展奠定基礎
健康與旅游度假的加速融合,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新亮點,健康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有機結合,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世界醫療旅游協會報告稱全球醫療旅游產業未來年增速有望保持15%-25%的高增長率,2017年的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7000億美元。而國際傳統旅游產業的增長率近幾年一種保持在3%-5%之間。數據統計顯示,以健康養生為目的的旅游消費者整體上比普通游客多花費130%,收入效應遠遠大于傳統的旅游產業及醫療產業。
康養小鎮可以旅游產業為龍頭,通過旅游的搬運功能,根據旅游者、居民的消費需求,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實現與健康相關的大量消費的聚集。
二、國家政策支持發展康養小鎮
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
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和體育醫療康復產業。制定健康醫療旅游行業標準、規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食品藥品檢測服務。完善科技中介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這對建設發展康養小鎮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叼B產業已經成為新常態下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未來20年,必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
三、康養小鎮可發展的產業體系
適宜創建發展康養小鎮的地區,一般都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健康小鎮。
1.生態養生為亮點:即依托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2.享老產業為亮點:將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發展康復療養、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候鳥”養老、老年體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動等業態,打造集養老居住、養老配套、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養老度假基地等綜合開發項目,帶動護理、餐飲、醫藥、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產業的共同發展。
3.體育產業為亮點:依托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游、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4.文化產業為亮點:深度挖掘項目地獨有的宗教、民俗、歷史文化,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運用創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養心的精神層面的旅游產品,使游客在獲得文化體驗的同時,能夠修身養性、回歸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宗教資源,打造文化度假區、依托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國學體驗基地等。
5.休閑農業為亮點:藥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養生可以說是健康旅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健康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開發適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制作體驗等活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6.醫學產業為亮點:康療養生產品的構成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行為特征進行的以藥物康復、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閑活動進行的康復養生旅游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它是醫療旅游開發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7.度假產業為亮點:居住養生是以健康養生為理念,以度假地產開發為主導而形成的一種健康養生方式。這種養生居住社區向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筑生態、環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點外,它還提供全方位的康療及養生設施及服務,并為人們提供冥想靜思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特色小鎮迎來黃金發展期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健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時期、新形勢下,特色小鎮建設遍地開花,為康養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
四、康養小鎮的開發路徑
1.根據自身特色,確定小鎮開發類型:例如,景區或景區周邊有宗教文化基礎,適合作宗教文化型康養小鎮開發;有長壽文化基礎,倡導食養、藥養等健康養生,適合作長壽文化康養小鎮開發;有溫泉這一核心資源,適合作溫泉型康養小鎮開發等等。
2.無特色資源,植入相關特色與功能:對于無明顯特色資源的小鎮,要進入康養小鎮開發,通過旅游的搬運功能進行特色植入。這類型一般僅適合長壽文化型、生態養生型,醫養結合型或養老小鎮型開發。
例如,生態養生型要求小鎮有較好的環境基礎,后期要改善和維護小鎮生態環境,同時培育和引導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發展養生產業,進行生態養生型開發;醫養結合型需導入醫藥產業,形成醫藥種植產業鏈或形成醫藥產業園等。
3.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康養小鎮必須強化健康養生養老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健康養生、休閑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閑農業、醫療服務、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
4.進行整體運營管理:立足于小鎮自身特點,以市場化開發為主導,確定項目的開發主體、開發模式、招商及運營模式等,形成系統化的運營管理流程,推進健康產業鏈的高效發展,實現小鎮的經濟效益增長。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