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夜間經濟的發展,推動夜間消費供應和消費需求的增長,2021年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規模達到36.4萬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40萬億元。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大力推進夜間經濟的發展,通過夜間消費提質升級挖掘消費潛能,成為發展夜間經濟的標桿城市。雖然受制于氣候等因素,中國夜間經濟整體呈現“南強北弱”的特點,但線上經濟的繁榮為高緯度城市發展夜間經濟帶來了機遇。
隨著夜經濟的不斷豐富,夜游已成為旅游中的重要一環,攜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含有夜游類景區的訂單占比達35%,含有夜游的景區報名增長更高。例如,已經火到限流的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春節期間搜索熱度環比上個月增長300%。不僅是游客越來越熱衷夜間旅游,越來越多的城市以及旅游目的地也意識到了夜游的重要性,紛紛加碼夜游市場,旅游演藝、燈光展、燈會等夜游項目層出不窮,如何才能在眼花繚亂的夜游項目中脫穎而出,玩出新花樣?
夜游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
夜游經濟是以外來游客為消費主體,以旅游、購物、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演出等為主要業態類型,在夜晚目的地時空下進行的各種商業消費活動的總稱。
夜游經濟不僅僅是夜間簡單的人群聚集,典型的夜游項目類型有:公園夜游、河流夜游、演藝夜游、燈光秀等。形成夜游經濟,包含了四大要素:一是要依托一定存量客源資源具有基本旅游休閑要素的物理空間載體;二是要夜晚方便到達且可游賞性強;三是要有核心吸引物;四是要產生消費。
夜游經濟涉及面廣,一方面,夜游項目的投資決策、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每個環節均需統籌考慮,尤其是在投資決策階段,需要綜合考慮市場、區位、資源等因素;另一方面,目的地夜游產品體系構建,不僅是滿足游客六大功能性需求的空間范圍整合,同時也是以核心品牌引領的系統化夜游產品。此外,夜游經濟的發展更加需要政府、企業、社區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統籌協調推進。
夜游經濟的空間載體
夜游一般是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目前大約有四個類型。
文化遺產相關類項目。如文化場館、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等。這類項目具有文化IP,一般自帶客戶流量;像故宮上元夜,就是依托故宮,通過燈光工程,夜間吸引物打造,形成了夜游經濟。
成熟的景區或度假目的地。它們本身已具備完善的食宿設施、具有安全管理能力及產品策劃能力,能夠承接和滿足夜游游客的各種需求。像劍門關的實景“崖壁燈光秀”及眾多景區升級標配的“沉浸式”夜游文旅演藝等。這些項目極大地拓展了旅游的時間和空間,通過過夜消費、二次消費,形成夜游經濟。
大型城市地標。如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杭州西湖等,游客本身存量就大。通過聲光電等技術手段進行夜間造景,再加上豐富的夜間業態和活動,形成夜游經濟。
城市街區類型。城市街區又分為復合型、文旅型、城市商業性以及一些公共空間。這些街區一般地理位置優越,人流量大,通過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多元業態組合變現,極易形成夜游經濟。諸如大唐不夜城、寬窄巷子、解放碑/太古里、成都錦江綠道等。
夜游經濟的核心吸引力
夜游僅有基礎照明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吸引游客打造特色,可從以下三種類型借鑒。
文化體驗。包括各種各樣的文化互動體驗、IP文化體驗、沉浸式文化演藝等。這種文化體驗一般是依托在地文化、IP文化,并通過聲光電等技術,實現互動或沉浸式場景。如夜游博物館,參與者可以在聲光電的烘托下,感受白天展覽沒有的氛圍;可以以光影交織而成的自然場景,以科技交互呈現出的藝術體驗給人深深的震撼;如各大景區依托在地文化,打造的各種沉浸式演藝,依托IP,打造的沉浸式夜游等,都可以帶給人們不一般的文化體驗和感受。
燈光演藝、燈光秀。利用場地資源,如河道、崖壁、高山、建筑等,借助在地文化,開展各種主題光影秀、空間秀、水秀等。如巴黎圣母院的3D燈光秀、成都夜游錦江主題燈光秀等,這些就是將科技、燈光、文化、空間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美食及其它新業態體驗。特色業態和商業空間可以吸引游客,尤其是特色美食最具誘惑力,除此之外,特色酒吧以及一些文旅新業態也可以作為夜游的核心吸引物。
夜游經濟的的商業價值
夜游經濟要形成商業價值的途徑有很多,其中效果最顯著的有兩種:門票收入,門票收入一般適合較為封閉的文化場館、景區等;業態變現,一般適合較為開放的街區、古鎮、城市地標等,通過“吃、住、行、購、娛”等,實現商業消費變現。
夜游經濟在自成消費內容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同時刺激餐飲業、零售業、娛樂業、文化藝術、住宿等綜合發展,所以對促進產業發展,夜游有整合產業鏈的作用。
城市發展規律表明,城市化率越高,市民消費需求就越多元化,消費時間就越長。
城市居民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銷售額的50%;上海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62%,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收入發生在夜間,廣州服務業產值的55%是夜間消費的貢獻。由此可見,夜游經濟的商業價值極高。
夜游案例分析
大阪城公園
SAKUYA LUMINA大阪公園位于日本大阪,總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夜游體驗區占地20萬平方米。整個公園結合燈光、互動投影、AR互動等技術,以故事線與游線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游覽。虛實結合的魔幻場景及有趣的故事編排,使整個夜游游覽十分具有吸引力。
“SAKUYA LUMINA”是一種獨特的夜間巡游體驗,游客們可以進入一個沉浸式空間,猶如置身真實的故事世界中。
它的靈感取自當地固有的文化與美麗的自然風景,通過充滿幻想的燈光、音效、影像以及交互設計,給人們帶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動。
最特別的是,夜游項目里大量增加了與參與者的互動,幾乎很多的裝置都是和參與者一起實現的。
游客們將觀看到一場包含9個章節的故事秀,夢幻的音響和燈光與大阪城公園的自然景觀相融合。故事講述了一次冒險之旅,游客們必須與“歡樂精靈”合作,幫助來自未來的少女 Akiyo找到回家的路。
沙漠植物園
沙漠植物園(Desert Botanical Garden)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成立于1937年,是一個專門的生長著沙漠植物的植物園,占地面積140英畝,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植物園。園內生長有4000多種,超過21000棵的沙漠植物,其中三分之一為本地所有,139種為罕見的、受威脅的或者是瀕臨滅絕的植物。藝術家Klip Collective和他的團隊為這個植物園開啟了夜間展覽,將仙人掌與花花草草用投影的動態光線畫面與音樂聯動,創造了一場沙漠植物園中的沉浸式之旅。
Electric Desert共包括7個獨立場景,藝術家Klip Collective創新地將投影和音樂融入到沙漠植物園景觀中,打破了人與植物的界線,直接讓這些植物瞬間鮮活起來,使人與作品完全融入其中,為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全新體驗。
為突出每個植物的特色,每一個植物都會根據其特性展現植物的亮點,將熟悉的地方蛻變為一個充滿想象力和游戲的世界。
以水為主題,仙人掌似乎變成了珊瑚礁,讓觀眾有一種水下感。
仙人掌穿上了“五彩霞衣”。
從戶外色彩繽紛的山林,到溫室內充滿活力的沙漠仙人掌,每個場地特定的裝置體現了獨特的功能,燈光、環境聲音和電子音樂的原始組合相得益彰。
從夏入秋,沙漠植物園的外觀和體驗隨著夜晚的變長和植物園園元素的波動而改變,植物的自然紋理和形態是呈現創作的畫布。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夜游的核心要素是合適的空間載體和具有吸引力的主題IP,圍繞主題進行聲光電的故事展開,打造沉浸式的體驗,讓游客融入其中體驗夜游。
夜游經濟的發展方向
未來,隨著科技的更新和需求的升級,夜游項目在行業管理、經營思路、產品打造、內容創作等方面,還將呈現系統化、多元化、科技化、體驗化、藝術化等趨勢特征。
拓展多元化的夜游項目,豐富游客夜游體驗,促進夜間消費,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課題。放眼世界,如哥本哈根、倫敦、首爾等世界旅游城市,成功的夜間休閑和夜游項目往往以文化藝術和城市空間為依托,融以光影秀、燈光雕塑、燈光交互裝置,加入沉浸式表演和休閑娛樂的互動,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廣泛參與。夜游項目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打造核心吸引力”為目的,綜合多種旅游產品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夜游消費體系。
在夜游網紅項目層出不窮,潮流瞬息萬變的當下,故步自封只會快速“過氣”。只有準確調查分析現有市場需求,深挖消費者的需求,通過創新科技手法與輸出新內容才能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創造出引領市場潮流的夜游產品。
當代夜游產品不僅要有技術,更要有審美和文化。因此,夜景塑造最重要的就是進行二次審美創造。通過深度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以光為媒介,采用恰當的燈光技術表達設計藝術理念,體現當地文化的同時,增強空間韻律感感和節奏感,調動人身心感官的參與,更能激起一系列的情感共鳴,從而形成集美觀、功能、情感和文化為一體的獨特夜間景觀,營造出具有文化內涵的夜景,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景觀與文化有機融合。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