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鄉村民宿發展納入各地旅游發展規劃,對鄉村民宿投資建設、改造升級可給予資金補貼或提供貼息貸款,對返鄉進行民宿開發創業的,可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近日,鄉村民宿發展迎來系列利好消息。
事實上,民宿對于很多人而言,不僅僅是住宿的地方,更是一種人文情懷,是一種創意經濟。從提供食宿到售賣情懷和生活體驗;從農家樂到精品民宿,再到集群化發展;從個體農戶家庭增收到鄉村經濟發展的新支柱;從一種住宿形態到滿足人們在城鎮化浪潮下無法割舍的“鄉愁”,再到如今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被稱之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
民宿的發展軌跡,正在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也一再刷新人們對它的認識:它不是單純的鋼筋水泥塑造的房子,它承載著人們對于鄉愁的寄思以及紓解生活壓力之地。
三流民宿靠自然風景,二流民宿靠精巧設計,一流民宿靠文化和內容體驗。隨著民宿市場的擴大,各類民宅、村落變成了旅游設施和景觀。鄉村旅游的消費模式過渡為度假式深度體驗游,住宿品質和游玩體驗更為重要。
長期以來,如何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增加游客的消費場景,是鄉村旅游的一個發展難題。鄉村民宿無疑是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的最好途徑。不過,隨著鄉村旅游逐步過渡為度假式深度體驗游,民宿行業發展亟待實現更規范、更高品質發展。
民宿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有別于酒店的體驗感。如果鄉村民宿只是傳統農家樂的“高級版”,只注重對硬件升級,不注重對當地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挖掘,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讓游客感受不到鄉村特有的風情與文化,那么游客為什么要選擇民宿作為自己的休息場所呢?更何況現在部分地區民宿準入門檻低,僅僅只是村民將自建房自主改造后投入運營,缺乏專業設計,相關服務配套不完善,衛生和服務跟不上,更談不上高品質發展了。隨著民宿市場洗牌加劇,品質差、服務差、資金周轉差的民宿會被市場淘汰,民宿品質化、品牌化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客人會選擇品牌和有品質的民宿。
民宿經濟要健康發展,唯有做好品質文章,才能在未來實現高質量。事實上,對于游客來說,高品質的民宿并不是要追求奢華的民宿住宿環境,民宿經營者應在文化設計等細節處多下功夫,高品質并非與高投入劃等號。優質的住宿、餐飲僅是民宿的基礎配置。除了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要有人文情懷,同時也還要有文化體驗項目,以“民宿+”為代表的差異化和多元化,以及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服務品質,才是民宿從業者面對新一輪市場競爭的重要抓手。
也就是說,民宿要善于合理利用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資源突出鄉村民宿特色,將農耕文化、傳統工藝、民俗禮儀、風土人情等融入鄉村民宿產品建設。鄉村民宿既要獨具特色,有自己的內涵內容、品牌,也要和鄉村生態環境、資源、空間相得益彰,要避免過度消耗環境資源。
民宿產品除了在層次上做得越來越豐富,更精品之外,另外比拼點就落到了服務能力上。不論是硬件、軟件、文化、情懷,民宿玩出花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客人待的時間更久一點,拓展更多消費場景。比如文創、美食、滑雪、康養等民宿產品及業態等。游客對住宿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化氛圍也成為了鄉村民宿的打造重點。對于民宿市場而言,未來民宿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民宿+”,除了民宿外,還能“+”文化體驗內容,比如民宿+露營、民宿+研學、民宿+網紅拍照打卡、民宿+劇本殺、民宿+音樂會、民宿+產業等民宿+文化/餐飲/玩樂/體驗項目,將沉睡的原生鄉村態旅游資源喚醒,這些形態的產品和體驗創新也需要通過內容化、品牌化及平臺化的方式去實現。
---------------
來源:經濟參考報、陜西日報、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