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過程中,還要重視文旅公共服務命運共同體、文體旅融合發展共同體、城鄉命運共同體等共同體的打造;要積極探索建立景區文化評價制度,從產品轉化、文化體驗、創新能力等方面推動文旅融合落到實處;要重點推進旅游演藝的模式創新、內容創新和科技創新,追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方面的和諧統一;要通過“政府創建、企業申請、品牌授權、持續迭代、動態創新”的模式,構建起讓空間串得起來、讓體驗好得起來、讓消費活得起來、讓游客停得下來、讓效益沉得下來、讓文化傳得開來的良性互動、多方共贏的微旅行嶄新格局;要優化文旅融合敘事模式,讓文旅融合更具親和力、感染力、傳播力,更容易形成沉浸感,激發情感共鳴,真正打造好旅游產品,講好中國文化故事。
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既是對中央精神的積極響應,也是落實文化和旅游領域“十四五”規劃及相關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
《通知》強調了推動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其中蘊含的“集成創新、補短板、強弱項、延伸產業鏈”“集聚發展、上水平、提質量、突出示范性”等要求和指引,對于大力推動新時代中國式旅游現代化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各地要深刻理解《通知》對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務實、開放、全局、創新”理念,扎實推進創建的工作任務,完善創建的工作機制,以期取得卓有成效的創建成果。
01
要用務實理念推動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第一,《通知》明確要求以同一地級行政區轄區內的縣級行政區為創建單位。
這一方面是因為文旅融合對縣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為明顯,而且縣級人民政府也往往更能把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抓實抓細,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避免以往在其他創建工作中跨區域申報導致的區域協調效率不高、整體管理效度不夠等問題。當然,為了兼顧確有需要且有一定基礎的區域,也允許同一地級行政區轄區內2-3個縣級行政區或跨地級行政區、跨?。▍^、市)聯合申報建設。
第二,創建工作的務實性還表現在資金支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實實在在的舉措上。
《通知》明確指出,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將會同合作金融機構,協助融合發展示范區及建設單位優化投融資服務,鼓勵在設立文化和旅游金融專營機構、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覆蓋等多方面的探索;明確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利用城市更新中存量建設用地、老舊廠房、城鎮低效地再開發等方面給予相應的用地政策傾斜,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空間數據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為文旅融合深度推進指引了方向。這些對于一直受困于旅游用地指標的旅游產業以及文旅融合發展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各地要做好先行先試。
第三,《通知》要求,要通過要素互補、互為市場來推動文旅融合,要將文化和旅游消費業態以及公共服務融入各種商業設施、園區、街區、社區。
這就意味著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創建不能滿足于將文化資源開放成為旅游景點,各地要致力于主題文化化、背景文化化、內涵文化化,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入旅游產業鏈各環節、文旅消費新空間,立體化抓實、全方位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乃至文商旅多元融合的模式。
02
要用開放理念推動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第一,《通知》除了高度重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工作創新發展實效,積極推動現有文化和旅游融合業態持續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之外,也高度重視文化、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促進工作,要求積極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業態。
這就意味在深度融合發展進程中,除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之外,還有必要積極拓展“文化+旅游+X ”的融合創新路徑。比如各地要積極探索“文化+旅游+體育”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文體旅融合發展的共同體,通過有效融入戶外活動、體育運動或賽事等輕量化投資的業態和低設施依賴的項目,提升文旅融合產品市場需求適應性,推動形成需求供給動態適配均衡機制,并加速推動業態融合的廣度、深度以及消費業態迭代更新的速度。此前,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多部委發布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都為構建文旅體融合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
第二,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承擔了為國家在文旅融合領域闖難關、破難題、促管理、提效能的探索重擔。
如果探索經驗可推廣可示范,則示范區創建成功,如果缺乏改革創新和示范引領,自然就難堪大任。因此,《通知》明確指出,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列入名單滿3年未提出驗收申請的,移出建設單位名單;按期提出申請單未通過驗收的,可在建設期限內申請一次復驗,復驗仍不通過的,也將移出建設名單。為了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各地要高度重視發展規劃、建設方案的制定。當然,從動態管理的角度,即便創建成功了也不是一勞永逸,文旅融合的深度推進始終在路上,如果不持續保持創新和改革,不能繼續保持示范作用,或者有損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這個榮譽的話,也不排除被“摘牌”的可能。
03
要用全局理念推動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第一,《通知》從制度創新、資源創新、業態創新、機制創新等多層面對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提出了要求。
高度重視在文旅融合資源上挖掘已有的、發展該有的、創新將有的,尤其是積極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和“互聯網+旅游”發展,使得在依托實體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的基礎上,開辟了利用虛擬資源培育數字文化和旅游體驗產品業態的新空間,文化和旅游部與其他多部門發布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為文旅融合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二,要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就必須將融合工作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之中,要積極響應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對文化產業和旅游業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要求。
為此,《通知》明確指出,要將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融入城市更新、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重要工作,支持利用老舊廠房、廢棄廠礦提升文化內涵和人文氣息,通過藝術化設計和改造,為文旅融合拓展新業態提供新載體、新空間。
第三,基于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帶動的共生理念,《通知》對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與協同互補提出了明確要求,
鼓勵改革增活力、創新強動力,構建“龍頭項目牽引、專精特新項目支撐 ”的產業生態格局,在文旅融合發展中形成鏈主制發展新模式;鼓勵有基礎、有深度、可持續的地區通過專業化能力、精致化品質、特色化產品、創新性機制積極推動破圈強鏈發展??梢娧a短板、強鏈條、增效益,以改革探索帶動創新示范,是融合發展示范區的主旋律。
04
要用創新理念推動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
第一,文旅融合需要從以往較多關注資源重合、產品組合、部門整合走向真正的發展融合。
為此,《通知》對業態審慎監管、“上云用數賦智”、生活美學活化城鄉空間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融合發展示范區就是需要在深挖文化底蘊、凸顯文化價值、重視文化效益、提升文化效能、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深入創新,需要在深化旅游意義、強化旅游解說、優化旅游體驗、豐富旅游場景、賦能旅游發展等方面形成示范,需要在開放、包容、轉化、賦能、增值上做文章。
沒有開放的資源就不會有創新的空間,沒有包容的態度就不會有互動的格局,沒有轉化的思想就不會有深化的發展,沒有賦能的作用就不會有持續的動力,沒有增值的效能就不會有融合的意義。
第二,《通知》對公共服務、旅游演藝等文旅融合的重點領域和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因此,在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過程中,還要重視文旅公共服務命運共同體、文體旅融合發展共同體、城鄉命運共同體等共同體的打造;要積極探索建立景區文化評價制度,從產品轉化、文化體驗、創新能力等方面推動文旅融合落到實處;要重點推進旅游演藝的模式創新、內容創新和科技創新,追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方面的和諧統一;要通過“政府創建、企業申請、品牌授權、持續迭代、動態創新”的模式,構建起讓空間串得起來、讓體驗好得起來、讓消費活得起來、讓游客停得下來、讓效益沉得下來、讓文化傳得開來的良性互動、多方共贏的微旅行嶄新格局;要優化文旅融合敘事模式,讓文旅融合更具親和力、感染力、傳播力,更容易形成沉浸感,激發情感共鳴,真正打造好旅游產品,講好中國文化故事。
附: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流程
第一步:申報要求
各?。▍^、市)(包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薦名額不超過3個,以同一地級行政區轄區內的縣級行政區為創建單位,允許同一地級行政區轄區內2-3個縣級行政區或跨地級行政區、跨?。▍^、市)聯合申報建設。
第二步:地方申報
負責部門:縣級行政區人民政府
資料初審:經上級人民政府同意,報所在?。▍^、市)文化和旅游廳(局)
提報內容:
1. 填報《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申報表》
2. 制定《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
3. 相關佐證材料
第三步:審核推薦
負責部門: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
資料復審:
按照《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會同本級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意見組織審核,擇優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薦。
申報資料提交截點:
2023年3月20日前將《申報表》《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等紙質材料寄送至文化和旅游部。
第四步:確定名單
負責部門:文化和旅游部
工作內容:
組織合規性審查、專家評審、答辯等方式進行審核,并根據審核結果,會同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區域、結構、代表性等因素,確定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名單。
第五步:創建驗收
負責部門:文化和旅游部
建設期限:1-3年,自列入建設單位名單之日起計算。
驗收流程:
1、列入名單1年及以上的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建設主體在建設期限內可向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提出驗收申請并提交建設情況報告。
2、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初審認為達到驗收要求的,提請文化和旅游部驗收。
3、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有關部門對通過初審的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采取專家評審、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審核。
第六步:擇優命名
負責部門:文化和旅游部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