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輕人中流行起了一種很新的旅游方式——“特種兵式”旅游,講究的就是“假期越短,玩得越狠”。即便清明節只有1天假期,也不能阻礙年輕人們本著“寧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假期”的原則,在工作和學習的間隙踏上旅程。那這種現象會對景區帶來什么啟示?
1
什么是“特種兵式旅游”
“特種兵式旅游”可以理解成:挑戰體力和時間的極限,以求花最少的時間和金錢,游最多的景點。一天下來運動步數破三萬是基本操作,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旅行結束的工作日還可以繼續回到原本的生活上班上學。
“30小時往返1300公里游6個景點”、“33小時速游北京,一天轉8個景點”、“2天1夜玩轉新疆”……諸如此類聽上去就令人大為震撼的話題,頻頻出現在網絡平臺上。
更有“青春沒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的激昂口號,振奮著每個“特種兵”的心。
曾經“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玩笑話,在“特種兵式旅游”中,已經變成了“上火車睡覺,下火車狂飆”了,在火車上度過夜晚,既節約了時間又省了一筆住店費用,這樣一舉兩得的策略,沒有一個“特種兵”可以不心動。
根據同程旅行的研究,目前最受歡迎的“特種兵”旅游目的地,往往是景點相對密集、火車、高鐵和市內公共交通便利的城市。其中,北京成為了年輕人最為關注的“特種兵”旅游目的地。重慶、長沙、上海、南京等擁有眾多標志性景點和美食的城市,也是年輕人關注的熱門“特種兵”旅游目的地。
“特種兵”旅游追求的是在短時間內打卡更多景點和熱門體驗。在“特種兵”旅游的行程安排中,珍貴的白天時間是不可能浪費在路上的,年輕游客們會選擇夕發朝至的臥鋪甚至硬座,或者半夜抵達的火車,開啟自己一天的旅程。熱門景點和美食是年輕人千里奔波的主要打卡地。
清明假期“特種兵”旅游成為更多年輕游客的選擇。數據顯示,4月4日至5日,同程旅行平臺上,有62%的00后游客選擇了夜間(晚9點~早9點)出發的航班和火車。相比之下,更加“佛系”的80后游客中,選擇夜間出發的人數占比僅23%。
趕凌晨的火車,睡兩三個小時,兩天游四城,一天暴走上萬步,夜宿海底撈......種種經歷,讓人不禁感嘆:這大概就是《如果生命還剩下最后24小時我會干什么》的真實寫照了。
2
“特種兵式旅游”對景區有什么啟示
前段時間,從換一個地方無所事事的“躺平式旅游”,到鶴崗、文昌等非傳統旅游城市“反向旅行”,再到現在的“特種兵式旅游”。不難看出,年輕人在出游決策方面越來越注重自身的體驗感。
“特種兵式”旅游之所以能走紅,成為一種潮流,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推動。同程研究院分析表示,年輕人喜歡挑戰極限,喜歡分享生活的特質都在這一旅行方式的傳播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而參與特種兵式旅行的人也表示,主要是短視頻的傳播作用引起的,“年輕人受這種打卡式的潮流影響,都想體驗一下?!边@意味著互聯網種草時代,年輕人對旅游體驗、游玩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市場也應該加快優質產品的供給,尤其是一些傳統的熱門景區,應該將服務和體驗不斷升級。
特種兵式旅游與近年來旅游市場所強調的“沉浸式體驗”截然不同,這其實也說明不同的客群對于旅游的認知和定義不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不管去哪里旅游,美食都是年輕人選擇打卡的核心原因之一,這對于景區乃至城市推動旅游發展的過程也是一種啟示,除了關注交通便利、景觀建筑、住宿等硬實力的時候,也要關注“美食”這種軟實力。
之前柳州因“螺螄粉”一炮而紅,近期淄博燒烤火遍全網以后帶動當地游客數量大幅增長,據淄博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僅僅在今年三月份,淄博便接待了48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34%,旅游收入增長了60%,“很多游客來淄博不僅吃燒烤,還會逛景區,比如陶瓷琉璃館,已經成了新晉的潮流打卡地,參觀人數最近創了歷史新高?!?/span>
雖無法猜到年輕人的喜好,但是不論旅行市場流行什么,總有一些共通之處,因為大家去旅游,精神需求和身體需求總要滿足一項,在精神需求之外,其他的無非都是“吃住行游購娛”的一項,而其中只要一項極其出彩就有出圈的機會.
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客單價消費金額不高,但他們能夠大幅增加游客數量,對于旅游市場的復蘇能夠發揮積極的流量吸引作用。但是這樣的“風潮”可能會導致周末一些景區游客激增,所以對于景區的運營方來說也存在很大的運營壓力,比如近期很火的:排隊上青城山、夜爬泰山等。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錯峰旅行對于全年度的旅游市場來說,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這一現象是旅游市場的一個機會,如何選取適當的景點推出“打包式旅游產品”,滿足大學生以及年輕人出游的“集郵心理”,是旅游景區或者城市可以探索的一條路徑。
3
如何理解“特種兵式旅游”
這種“特種兵式旅游”的特征是在時間和金錢都很有限的條件下達成往常難以想象的旅游目標。有周密的計劃,為了籌集旅游經費,有些同學不得不在相當時間內壓縮生活費;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集滿”景區景點,幾乎在旅游的環節銜接上不留一點空隙,將精神和體力都“壓榨”到了極致。
乍一看,這種大學生的新旅游方式和常見的團隊觀光旅游似乎有相似之處,在有限的時間內造訪更多的城市或景點,或者看更多的風景。只以打卡為目標,走馬觀花,幾乎沒有深度的體驗。
其實,“特種兵式旅游”雖然與過往的某種常見旅游方式有些形似,但是卻有更多的隱含意義。
旅游是異地的生活方式,也是旅游者標識自身、認識自身和成就美好自己的指南?!疤胤N兵式旅游”也罷,“拉練式”旅游也好,實際上都是大學生作為獨立個體踏上旅程,發現世界、發現自身、尋找同類的過程。
旁人所看到的種種“出格”之處,都是大學生自己創造條件,用自己的方式對生活的向往和熱烈擁抱?!扒啻簺]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的呼應激蕩中,是大學生難以忘懷的人生體驗,也是最為豐富,最為深刻的旅游體驗。
正是大學生的投入和參與,才使得這種體驗與過往的常見團隊游有了根本的不同。在這里,每個大學生游客都是主動的。雖然有模仿的痕跡,但是一旦參與,即便簡單的模仿也仿佛出現了更新的意義。對自己的期許,對自己的信任,對發現和體現世界的熱愛,都蘊含在這個過程中。
此外“特種兵式旅游”或許是在彌補過去的遺憾。過去的三年,大多數出行計劃被擱置。旅游欲望積壓太久,在放開后的這個春日迎來了爆發,因此,“特種兵式旅游”的火爆也可以理解為年輕人存在一定的“報復性旅游”消費的心理。
何況,這樣的旅行方式,對于部分大學生而言,并未降低游玩質量,反而還更高效地去打卡體驗了,畢竟限于資金和時間方面的原因,很難走遍全國所有景點,打卡式旅游可以幫助大家去更多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風景。選在周末出行,還能夠錯峰旅行,景區的消費或住宿都會對半打折,性價比更高。由此可見,趕場式旅行也許不是最理想的出行方式,但已然是很多年輕人結合現實條件擁抱迷人遠方的“次優”選項。
正因如此,需以一種更為開放的視角對待“特種兵式旅游”。學校在課業設置和時間安排上,可考慮給大學生留出更多的彈性時間,甚至可以將旅游作為課程的重要內容,支持大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通部門在服務細節上,也可考慮讓大學生在旅途中更方便,更有安全感和獲得感。旅游主管部門在信息提供和產品開發引導上,不妨對這種新的旅游風潮多提供些便利。
只有如此,才能為大學生,也為未來的中堅旅游者普及更多有用的旅游常識,提供更為友善的公共服務、有針對性地消除旅游活動的安全隱患,讓旅途中的大學生乃至更多年輕人暢享美景,收獲更多快樂。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