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是一個舶來品。這個概念首次誕生于日本。
一村一品加速日本農業產業化發展,也推進了日本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而且,一村一品也誕生了營收超億級的鄉村產業,幫助日本農民賺的盆滿缽滿。
像馬路村,曾經地理位置不佳、產業也比較缺乏,但采用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模式實現了年入2億元產值,馬路村也成為日本鼎鼎有名的富裕村。
而在日本大分縣的本匠村,通過創意可將本地已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轉化為可售賣商品,并進一步通過品牌塑造,做成全國知名的品牌產品,其價值和效益將得到大大提升。
01
曾經的馬路村以伐木為生,1970年代,政府立法保護生態,沒了經濟收入的村民紛紛外出謀生,人口數量由原來的3600多人銳減為不足1000人。
但村里唯一能種植的特產——柚子,成為了發展的唯一希望。由于馬路村山林茂密,水源無污染,所產柚子的營養成分要比市場上其他柚子高很多,但是由于形狀不好一直無法作為水果投放市場。
其實來看,馬路村的柚子也不具有市場優勢,但核心馬路村以“柚子”為切入點嫁接了文化和工業思維。
“產品不夠,用工業來湊”這句話特別適用馬路村的柚子。發展柚子的二次加工,成為馬路村在鄉村品牌化過程中的一大重要決定。
從1975年開始,馬路村通過加工柚子果汁、果醬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如今,為不斷提高柚子產業的附加值,加工產品種類仍在拓展,除食品外,馬路村建立了一座完全依賴柚子加工廢棄物為原料的化妝品工廠,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已開發出柚子香皂、化妝水等等護膚產品。
如今的馬路村已經實現了柚子的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作業,并以柚子為核心,打造了一個產品生態圈。將單品做到極致,形成核心競爭力的農特產品。這就是馬路村的“爆款”邏輯。
產品是死的,但文化是活的,而且能夠寄托情感。
馬路村在產品的生產上,有著明確的品牌意識,廣告、照片、海報、甚至銷售用的小冊子,都有著統一的文體和宣傳口號。
因為成功地樹立了品牌統一鄉村形象,強化馬路村美麗鄉村品牌,馬路村和它的一系列的香橙產品沒有曇花一現,而是持久地延續了下來。
同時,除了柚子的魅力之外,馬路村的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日本“鄉戀”情結的興起。馬路村則一直在做好“鄉村”的角色。
馬路村把“土氣”當作武器,勾起日本人的鄉戀。它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將整個村落的形象跟商品結合起來銷售,販賣“鄉愁”。前往馬路村的游客除了購買柚子產品,還可以做柚子料理,洗柚子浴,將鄉村情懷體驗到極致。
另外,馬路村把它提升到文化高度來對待,吸引了一批志愿者前來體驗生活,參與山村振興活動。
馬路村如今每年要接待300多批考察和參觀團組,還有許多來自城市的年輕人選擇到馬路村辦企業就職,就連農協職員也有一半是外來人員,從而給小山村發展注入極大活力和新鮮血液。
02
一款普普通通的壽司,而且沒有特色、也沒有品牌知名度。
大分縣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橋文子的婦女本來是開理發店的,“建設豐之國學?!苯o了該村3個參加培訓的名額,其中要一名婦女,村里就讓她去,培訓結束后想幫助家鄉農產品做點事情。
于是,高橋文子反復思考、試驗,試做成了“香魚壽司”、“竹筍壽司”這樣一些以前沒有過的壽司,但并沒有名氣。
2001年,一個香菇種植者提出可否利用當地產的香菇制作成什么食品,還有人建議將制作的食品再送到林業廳舉辦的食品競賽去參加評比,高橋文子采納了他們的建議,用蘿卜、大葉和香菇混合制作成壽司飯,取名“雪子壽司”,并獲得食品競賽一等獎,之后被媒體曝光而被人們接受。
“和誰在一起,你就是什么人”。這句話也形容雪子壽司特別貼切。高橋文子及其團隊發展游客是雪子壽司的受眾群體。
雪子壽司便成為本匠村乃至大分縣的名牌產品,被擺放到高速公路休息區、鐵路站點和高級百貨店作為名特產品銷售,還吸引了很多旅游者慕名前來當地旅游觀光,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崗位。
后來,雪子壽司還經常舉辦美食大賽贏得更多的粉絲追捧與喜愛。
這個案例說明,如果能夠通過創意將本地已有的資源進行再加工,轉化為產品、商品,并再進一步通過品牌塑造,做成全國知名的品牌商品,其價值和效益將得到大大提升。
創意如果能夠與品牌塑造相結合,就能發揮協同效應,否則,僅有創意而不做品牌,創意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發揮。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