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一諾規劃官方網站!我們專注: 咨詢策劃; 旅游規劃; 農業規劃; 景觀建筑

0731-8890 6130 18508431188

5個鎮級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每一個都很有代表性

時間:2023-10-17 瀏覽量: 分享到: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貫徹中央部署,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90億元,支持811個鎮(鄉)聚焦主導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建設產業鏈條延長、業態類型豐富、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強鎮,在“鋪天蓋地”的鄉村產業中打造“頂天立地”的戰略支點,正在成為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的新高地。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貫徹中央部署,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90億元,支持811個鎮(鄉)聚焦主導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建設產業鏈條延長、業態類型豐富、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強鎮,在“鋪天蓋地”的鄉村產業中打造“頂天立地”的戰略支點,正在成為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的新高地。

農業產業強鎮,是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微型經濟“圈”基礎上,經過一村連數村、村村連成鎮,形成了“一鎮一業”小型經濟圈,上聯縣城、下接鄉村、內聚要素、外拓市場,產品小而特、業態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發掘當地特色資源,吸引資本聚鎮、能人入鎮、技術進鎮。如今,廣袤鄉村崛起了星羅棋布的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有力推動了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就必須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強鎮,充分發揮鄉鎮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的黏合作用。在產業強鎮建設中,可以總結出哪些模式分享?以產業為媒,建“圈”發展能迸發出怎樣的活力?

01

強化基地建設路徑

加強原料基地建設,從源頭強化產業基礎

“總種植面積近3萬畝,全鎮60%以上的耕地面積都在種植中藥材”——從種植面積占有率看,中藥材是山西省新絳縣陽王鎮當之無愧的農業主導產業。多年來,陽王鎮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在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逐步建立了股份合作、訂單生產、技術協作、土地托管等聯結機制,既提升了全鎮中藥材種植基地的規?;?、標準化、商品化水平,又實現了企業效益和農民增收雙贏。當前,藥材產業已成為北池村、南池村、董村、弋家莊、劉峪村等十幾個村莊農民的核心收入來源。

突出主導產業優勢,強化原料基地建設,引導企業重心下沉,從源頭強化產業基礎,是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陽王鎮以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建設為契機,發展標準化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標準化生產速度,完善產業鏈條,逐步建成“基地+加工+市場+服務”全產業鏈生產新格局。

如今,博大農產品公司、山西康莊藥業等知名企業已相繼與陽王鎮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初級加工基地;北京同仁堂、葵花藥業、振東集團等多家知名藥企也與合作社建立了長期供貨合作關系,陽王鎮的農業效益正不斷提升,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在逐步加強。

以甜菜制糖產業為主導產業的黑龍江省依安縣紅星鄉則堅持訂單化發展甜菜生產。紅星鄉以農產品標準化基地規模生產為主要載體,著力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通過不斷加大基地建設力度,科學引導合作社、種植大戶增加“百畝/千畝連片方”等方式,推進規?;洜I,穩定甜菜基地30萬畝種植面積。

為激活農民內生發展動力,紅星鄉在生產端上推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模式,讓合作社、農戶承擔種植環節的生產管理,推動農業企業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銷售端則切實改革甜菜收購方式,在國內率先推行含糖檢測,出臺了以質論價、按照含糖量高低上下浮動甜菜收購價格和取消收購站點、補貼地頭運輸等一系列惠民舉措。

隨著原料基地建設的規?;?、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紅星鄉正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體系。

02

加工物流帶動路徑

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

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全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既能反向促進生產端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又能使農業上下游相關產業、環節有機融合,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農業產業強鎮建設中,農產品加工業對鄉鎮形成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協調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立足農業生產大鎮和甜糯玉米標準化示范區的資源優勢,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依托區域內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農產品加工的基礎條件,搭建了入股分紅、訂單農業、規模經營、產業聯動發展等合作機制,實現當地農產品就地加工銷售,使全鎮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總產值超過農業生產比重的50%以上。

遼寧省莊河市石城鄉在加工業上致力于產品創新,充分發揮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重點發展精細化水產制品,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加工的“即食海參”“原味海參”,開創了行業即食海參的先河,被授予“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品堂大連海參產業化基地”,是全國唯一一個海參產業化基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下凍鎮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集中資金力量建設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以引進的廣西君寶顏食品有限公司為主,投資8000萬元,統籌整合縣財政資金6210.4萬元和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資金1000萬元,打造配套產業完善、專業性強的集銀耳種植與深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規?;a業鏈。食用菌精深加工項目一期建成后,2020年1月至5月食用菌加工產值達到1.52億元,預計二期建成并完全投產后產值可達10億元。

03

帶動社會投入路徑

帶動社會力量投入,多方參與共建共享

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是一項政府統籌、多方參與的共建共享工程。在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牽頭提供扶持政策和財政資金支持,社會資本、資源、技術、人才等產業發展支撐要素陸續進駐,方能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建立長效運營機制,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江蘇省南京市白馬鎮將“聚要素”作為重點舉措,依托各級支持政策,加快集聚資本、科技、人才等各類要素,重點發展集約型、科技型、都市型農業,創新體制機制,推動了產業快速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千里山鎮一方面依托農業公司吸納當地貧困戶和村民種植葡萄,采用四統一模式(統一苗木、統一技術、統一肥水、統一管理)進行指導,并在葡萄成熟后由農業公司進行統一收購,保證產業原材料的高品質生產;另一方面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立葡萄研究所,組織專家、技術人員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通過實施葡萄架形改造、品種改良和立體種養,葡萄產量大大增加,畝產由1000公斤/畝提升至2000公斤/畝,葡萄種植每畝實現增收2萬元。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上河灣鎮則通過招商引資吸引開心農業、九翔牧業、華恒牧業等大型養殖龍頭企業落戶上河灣鎮,建設運營現代養殖基地,采取“企業+村集體+農戶”三合一的運營模式發展基礎養殖,帶動地方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壯大村集體經濟,上河灣鎮推動養殖企業牽頭與全鎮15個村(合作社)共同組建聯合體,發展農業機械合作社,實現每村集體經濟由每年不足2萬元到超5萬元收入的轉變。

04

創響特色品牌路徑

創響鄉村特色品牌,為優質農產品賦能

農產品品牌賦能的能量有多大?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八井子鄉憑借良好的產品品質,2010年獲得“大慶大同板藍根”地理標志商標和GAP認證,同年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認定為“中國板藍根之鄉”,目前年發展板藍根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市場交易中有較高的定價權。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羅圩鄉近年來聚焦“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依托主導產業實施示范鎮品牌強農戰略,打造“利華雙雁”等一批綠色有機特色農業品牌,預計到2021年,羅圩鄉實現農業產值4.2億元,年均增長6.7%,鄉鎮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達到3.64萬元,比區級平均水平高出約18%。

黑龍江省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建設銷售平臺、開拓銷售渠道以擴大產品知名度,邀請知名主播推廣蔓越莓鮮果產品,組建營銷團隊全年進行市場推廣,2019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1155元,是撫遠市的農業大鎮、特色強鎮、商旅名鎮。

傳統農業產品之所以價值不高,很大程度上源于規模不大、品牌不顯。作為品質和服務的象征,農產品品牌為農產品賦予了一定的特殊標識,更有助于農產品開拓市場,幫助農民增收致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旨在扶持鄉村經濟,推進產業融合,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更要在品牌建設上狠下功夫。

福建省柘榮縣素有“中國太子參之鄉”美譽。柘榮縣城郊鄉作為以太子參為主導產業的典型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特色鄉鎮,及時跟蹤《中國藥典》修編,確保了太子參科目內容以柘榮太子參標準為綱本,鞏固了柘榮太子參在全國同行業中的主導地位;積極建設中國太子參官方網站,全力推進地道太子參品牌建設;制定并實施《柘榮太子參品牌戰略實施意見》,采取“政府+協會+企業”的聯動運作方式,推動“中國太子參之鄉”“柘榮太子參”“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等品牌廣泛運用到相關行業企業中;出臺馳名商標管理制度,建立全國首個太子參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廣東省珠海市白蕉鎮緊緊圍繞“‘姓’鱸、為鱸、興鱸”的建設宗旨,發揮“白蕉海鱸”國家地理標志和“中國海鱸之鄉”的品牌優勢,在2017年至2019年間連續舉辦“白蕉海鱸”形象設計大賽和三屆“白蕉海鱸”旅游文化節,2018年“白蕉海鱸”被列入農業農村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農產品品牌名單。白蕉海鱸儼然成了白蕉鎮的一張文化名片。

05

綠色循環發展路徑

發展生態循環產業鏈,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推進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是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戰略的有效切入點,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意義重大。農業產業強鎮建設與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在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延伸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以及加強質量管理和品牌運營服務等項目上是相輔相成的。

將農產品“吃干榨凈”,黑龍江省龍江縣景星鎮把這句話落實得十分徹底。作為糧食生產大鎮和肉牛養殖大鎮,景星鎮通過宣傳引導、政策支持、項目鏈接等多種有效措施,有效地推進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有效連接。

然而,兩者都面臨著制約種養業健康發展的難題——養殖業糞污處理難,種植業化肥農藥使用過量導致土壤板結。如何才能有效解決瓶頸問題,推動景星鎮農業產業發展再上一個臺階?景星鎮研討后發現,可以引導養殖企業向種植業延伸,將發酵后的養殖糞污用于種植青貯或優質玉米等作物,從而實現種養業無縫連接。當前,景星鎮已形成了農為牧所種,牧為農所養的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的現代化大農業生產格局。

湖南省湘鄉市東郊鄉的綠色循環發展則著重在立體種養上。東郊鄉始終堅持“生態+農業”“創新+農業”“科技+農業”的基本核心理念,著力發展特色生態綜合種養產業,目前已形成稻田綠色生態循環綜合種養新模式、稻—魚立體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稻—N立體生態循環種養模式、芡田綠色生態循環綜合種養新模式等多種模式同步發展的原生態、高品質生態循環農業。

區域鄉村發展品牌的打造,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樣式,任何一款品牌的塑造,都應該符合當地實際發展的需要與當地的資源稟賦相結合,如此才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因此,區域鄉村發展品牌的塑造,沒有格式才是最大的格式,別人的路徑都是借鑒和參考,尋找自己,認清自己,把握自己,才能夠發展自己。


文章標簽

国严亚州中文在线字幕_一级特黄aa毛片_91成为人免费视频_欧美专区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