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思想的應用,可以從金融、生產、營銷、銷售等環節徹底升級傳統的農業產業鏈,提高效率,改變產業結構,最終發展成為克服傳統農業種種弊端的新型“互聯網農業”。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卻是極其落后的。生產農產品的農民賺不到錢,反過來,在城市中的消費者卻是有錢花不出去。三農問題也一直是國家致力于解決的問題,中央“一號文件”更是連續11年聚焦三農。在傳統模式無法解決農業面臨的種種問題時,互聯網卻憑借其強大的流程再造能力,讓農業獲得了新的機會。
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思想的應用,可以從金融、生產、營銷、銷售等環節徹底升級傳統的農業產業鏈,提高效率,改變產業結構,最終發展成為克服傳統農業種種弊端的新型“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對于農業的深度改造和提升有很大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農業生產的標準化
農產品生產無法標準化,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物聯網可以從生產環節徹底改造農業,使農業自動化、精準化、可追溯,減少人力,降低成本,并最終實現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雖然現在并不是很熱,但卻是未來的趨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各種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及農產品生長狀況等信息,再將采集的參數信息匯總整合,最后通過智能系統進行定時、定量、定位處理,及時精確地遙控指定農業設備的開啟或是關閉,真正實現“智能化農業”。比如說在春天進行水稻育秧時,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灌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過農民的經驗來操作。不僅效率低,并且精確度不夠。而通過物聯網技術,就可以通過傳感器對光照、土壤、溫度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實現遠程控制澆灌、開關卷簾等操作。
(二)創建廉價且高效的營銷入口
互聯網最擅長的是什么?營銷。無論是傳統的饑渴營銷原理,還是新型的社交工具,互聯網人最擅長的永遠是把死的說成活的。
放到農業來說,各類社會化媒體及通訊工具可以為農產品提供便利的營銷入口,更重要的是,營銷成本極低。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費的資源,沒有任何行業能夠像互聯網人那么容易地和消費者建立信任關系,并以此推銷產品。
傳統農業為什么發展得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品牌,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民無利可圖?;ヂ摼W最適合打造品牌,因為它可以低成本進行營銷的傳播。
互聯網農業的營銷屬性,有三條關鍵因素:一是細分市場理念的良好運用,運用大數據精準定位目標客戶,避免泛化營銷;二是以精良的客服實現與客戶的密切互動,不斷改進產品質量;三是適當的產業鏈控制,既不妄圖進行覆蓋全產業鏈的經營,也不是單純外包生產,對于產業鏈上游原材料進行良好的產品質量控制,對于下游的產品加工實現標準化生產,才是最好的辦法。
(三)樹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農產品發展最大的瓶頸。如何讓消費者重拾信心?通過互聯網創造透明的供應鏈體系,是最直接的方法。
從食品領域延伸出來的可追溯系統,目的是解決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譽問題。通過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就可以在手機掃描后看到這個產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種、何時采摘、誰來采摘、包裝日期等一應俱全。而這些都需要互聯網、物聯網、網絡視頻以及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最終,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全程追溯,再加上質檢等權威機構的合作,就可以多方協同創造出真正的透明供應鏈。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