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來講,農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從政府到民間,“現代農業”、“前沿農業”此類概念的不斷被提及。很多人對于這些新詞匯只是一知半解,看完下面,讓你真正了解各種新型農業之間的區別。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屬于旅游業的范疇。
觀光農業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中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
⑴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菜、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
⑵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
⑶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
⑷森林公園;
⑸民俗觀光村:到民俗村體驗農村生活,感受農村氣息。
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
由此可以看出,觀光農業是休閑農業的組成部分,休閑農業包含面更廣,是一個高一級的概念。但兩者在部分上是相同的,容易造成誤解,本質上是相通的。
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更多的是解決農村經濟和發展問題的。
首先需要知道生態農業提出的背景。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現代農業在給人們帶來高效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了生態危機:土壤侵蝕、化肥和農藥用量上升、能源危機加劇、環境污染。
面對以上問題,各國開始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模式。由此提出生態農業這個概念。
生態農業更多的是用來解決農業和農產品安全問題的。
中國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中國生態農業”與西方那種完全回歸自然、摒棄現代投入的“生態農業”主張完全不同。它強調的是繼承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廢棄物質循環利用; 規避常規現代農業的弊病(單一連作,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 通過用系統學和生態學規律指導農業和農業生態系統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如推行立體種植, 病蟲害生物防治), 改善其功能; 以及推進農戶庭院經濟等。在從村到縣的各級生態農業的試點上, 曾普遍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創農業是繼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后,新興起的一種農業產業模式,通過字面意思不難知道,文創農業就是指文化創意+農業。是將傳統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借助文創思維邏輯,將文化、科技與農業要素相融合,從而開發、拓展傳統農業功能,提升、豐富傳統農業價值的一種新興業態,實現農業文創化,文創農業化的農業融合模式。
該模式打破了以往對農業的機械分割,提倡以農產品為由頭(原點),以創意為核心,借助文創力量,實現文創轉型,有效鏈接各次產業,形成產業整合聯動的品牌體系,整合提升產業價值。
文創農業更多的是屬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說到文創農業就離不開要說農業品牌。文創農業,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突破原有發展思路和空間,以品牌化助力產業成長,創造嶄新的品牌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即農產品的品牌化。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