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四大飛躍
全域旅游是從景點到吸引物的飛躍。這是對旅游資源概念的重塑。以往,說到旅游資源,大部分都參照的《旅游資源分類和評價標準》。而全域旅游下,能對異地游客產生吸引力的吸引物,都可以作為旅游資源。
Attractions,例如人民廣場這類開放式廣場、迪拜購物中心這類購物設施、天星小輪這類交通設施、吳江路上蘇州評彈老師的化妝、基隆夜市這類餐飲區域、沙漠帆船酒店,異地生活方式、生活空間都能構成吸引物。甚至是對于入境游客,上海弄堂的中老年活動中心、北京胡同里面的社區生活、廣州街頭的廣場舞,都能成為讓他們駐足停留、甚至參與的吸引物。
全域旅游是從點到訪到面覆蓋的飛躍。在景點旅游下,游客到訪的是景點,特別是團隊旅游,跟著導游大巴車,從交通集散中心,直接到不同的景點,中間的鏈接幾乎都是在上車睡覺中度過。在區域旅游下,游客更多進入的是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各大要素均會與游客的感官、視覺等體驗產生影響和互動,是各要素形成的點、交通串聯形成的線,和整體印象打造的面的交互。
全域旅游是從旅游設施到整合公共設施的飛躍。有一句話,Travel like a local,像本地人一樣旅游。全域旅游給了游客一個更好的理由,讓游客的旅行和體驗像本地人一樣。這其中,重要的介質就是公共設施。景點旅游中,游客在景區中用到的設施多為旅游設施,服務對象單一。全域旅游中,游客則使用的不僅僅是旅游設施,也牽扯到使用公共設施。因此全域旅游,需要更好的整合公共設施,以保障游客能有更好的體驗。
全域旅游是從旅游服務到整合公共服務的飛躍。旅游的本質是體驗,而游客滿意度的核心,是對旅游過程中服務的滿意度。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了《“十三五”全國旅游公共服務規劃》的通知,明確了包括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優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構建國民旅游休閑網絡、加強旅游惠民便民服務、構筑旅游安全保障網、優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務、推動旅游公共服務走出去等主要任務。
全域旅游規劃的三大要點
1、明確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
要構建全域旅游,必須在對區域外部發展環境和內部發展條件進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從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兩個維度對發展條件進行重新診斷,一方面結合現狀,對照全產業參與、全要素投入、全空間整合、全季候活動、全旅游體驗、全社會受惠等六大特征進行定性評價;另一方面要結合國際國內旅游目的地評判標準進行體系評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確定區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設的差距,進而明確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任務。
要確定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與定位,還需要運用SWOT分析模型進行戰略選擇,進而推導出區域旅游發展的總體戰略,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區域產業發展的戰略導向,形成區域旅游產業的總體定位,確定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并從形象塑造、域面聚集、功能重構、產品優化、產業重組等五大方面制定具體發展策略,構建形成區域品牌形象、多元產品體系、產業體系和三次產業融合模式;并結合區域資源分布特征、資源特色、產業格局、村鎮結構體系劃定全域旅游功能板塊,形成多個旅游產業集聚板塊,通過明確各功能板塊之間的空間關系、產業要素配比關系、功能協作互補關系,以及各板塊內部的產品體系、空間結構組成等,從而引導旅游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2、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確功能空間劃分按照全域旅游戰略定位
結合產業功能布局,進行分區布局規劃,分別對每個功能片區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區域(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地質公園、世界遺產等所在區域)、限制開發區(農用地、灘涂、草地、林地等生態脆弱的區域)、優化發展區(城鎮、村莊、度假區及具備建設條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區域)等空間進行劃分,重點劃定區域邊界,界定土地性質和條件,分析片區空間結構,確定片區的重點開發空間,并進行片區旅游生產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區內容重點在片區核心吸引物如何構建、新增項目如何融合與引領、原有項目如何提升、片區旅游業態如何配置、環境承載力如何計算、公共服務設施如何配套等。
3、創新旅游發展規劃,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游不能循傳統思路,需要創新規劃。要將旅游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全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游資源和其他資源合理配置。全域旅游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游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各種資源要素。
發展全域旅游,必須樹立科學的旅游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梢詫l展旅游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合力;創新旅游數據征集、分析體系,按照旅游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和新趨勢設置評價體系。
針對當前旅游消費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可以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推進旅游小鎮、旅游風景道、旅游綠道、養老旅游基地等產品建設。我國大多數景任然處于門票經濟,許多景區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40%以上。發展新的旅游業態,全域是景區、處處是景觀,雖然山水無償,但服務有償,可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依賴。
這幾個關鍵點要注意
1、發揮優勢避免劣勢
全域旅游,不一定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但是對于有一定旅游資源,如旅游景觀資源、人文歷史資源、風俗人情資源,結合地方特色,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發展,方式的選擇很重要,選擇適合的模式也很重要。
全域旅游的發展,并不一定有優劣勢之分,主要關鍵在于特色。
2、根據自身特色發展全域旅游
所謂全域旅游,就是融合發展的旅游,旅游要與城鎮的建設結合,與鄉村的建設結合,與農牧業的發展相結合,與扶貧攻堅相結合,與民族文化的保護相結合,與自然山水保護和提升相結合。
旅游業有綜合性,帶動效益比較大。經濟發展了,居民有了旅游需求,所以要建一些資源來滿足大家需求,要通過旅游來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這就要根據自身特色來打造自己的全域旅游。
3、合作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觀念
合作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觀念,全域旅游是一種創新模式,而在這個創新模式中的關鍵詞就是合作。一些特色比較相似的地區,可以合起手來,打造一個區域旅游,然后在合作的基礎上,再體現不同地方的生活差異,全域旅游是營銷一種生活方式,營銷一種文化,所以既要各自打造也要聯合起來。
4、旅游+的跨界融合運營思維
全域旅游就是以旅游業的發展來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洛杉磯做了“醫療+旅游”結合項目,澳洲以美廚澳洲系列營銷,推出飲食業與旅游業的模式,所以旅游+的模式非常適合全域旅游。
樹立跨界融合的思維,切入點是做深度互動體驗的向導。要滿足外來游客的深度體驗和當地居民公共休閑需求。
跨界融合思維的運營模式包括:
一是“旅游+產品采集+商貿洽談+論壇”模式,通過產品實現“旅游品鑒”;
二是“主客共享”模式,讓外地游客宜游,讓本地居民宜居宜業,同時讓游客走進當地居民生活;
三是軟實力營銷,如“旅游+體育+文化”互動模式,比如景區馬拉松、環城環景區自行車賽等;
四是創新評價模式,要用跨界融合思維對全域旅游做效果評價,特別要考慮門票酒店效益外的溢出效應。
5、全域旅游的營銷重點是“生活方式的營銷”
發展全域旅游如何在多級聯動、多產業發展、多局域開發、多人參與、多管齊下的方法下,避免“大躍進”和“千篇一律”,營銷的重點是什么?
作為全域旅游營銷手段,一定要以用戶的體驗度和滿意度來定價值,它的關注點應該明確以誰的利益和核心價值為出發點,是供應商、開發商還是用戶?明確這一目標開展全域旅游工作就沒有障礙。
全域旅游的另一個特點實際上是生活方式的營銷。如何將一個地方的旅游營銷出去,要避免千篇一律,就要發掘出特色。
發展全域旅游,包括全域旅游的營銷應該關注兩點:一是產品端,二是客戶端。
產品端,要統一思維,打造大旅游目的地,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營銷口徑、統籌協調營銷渠道和資源,根據目的地資源、用戶消費習慣、配合旅游行業的大數據進行旅游資源的整合,旅游產品的創新與開發,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真正做到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為消費者量身定制旅游產品。
客戶端,除了在產品端方面為客戶量身打造,還要從旅游的全程體驗服務上為用戶考慮,豐富的資訊,便捷的交通、美食、舒適的住宿,專業的旅游從業人員,熱情、有素質的當地人等等。真正達到讓消費者深入體驗當地生活方式,享受旅游,享受生活的目的。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