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更新、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工業遺產的保護和盤活利用、現代工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諸多城市面臨的難題。如何通過發展工業旅游盤活工業遺產,讓老廠區、老廠房、老設施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讓新產品、新業態為城市發展增添新光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做的吧。
1
工業旅游的發展歷程
工業旅游最早起源于法國,20世紀50年代,法國雪鐵龍汽車制造公司率先開放生產車間,允許客人參觀其生產流水線,引起轟動,隨后眾多廠商紛紛效仿,一時間參觀工業企業成為“時尚”。隨后的70多年間,工廠旅游迅速從汽車行業波及到其他工業領域,從法國延伸到其他國家,從法國到美國,從美國到日本,從日本到中國;德國的大眾、美國的造幣、日本的東芝、韓國的浦項也開始接待游客。
我國工業旅游的起步較晚,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
2
工業旅游的類型及價值
目前工業旅游的開發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對工業遺產開發,包括利用工業遺址打造主題公園、博物館、文創園區、精品酒店和旅游度假區等,重拾城市活力。二是發展現代工業旅游,通過對現運行的工廠進行旅游化改造,打造博物館、展覽館、可參觀的生產線等,實現品牌宣傳。
從全國各地積極鼓勵和推動工業旅游發展的趨勢來看,工業旅游對城市發展的價值頗大,體現在:一是傳播工匠精神,培育工業文化。將工業遺產開發成旅游景點,引導更多的工業參觀,有助于群眾更加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二是復興老工業基地/城市,幫助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將停工、廢棄的工業區、廠房和設備等加以利用,通過改造設計、陳列展覽等形式,能夠保存其歷史價值,與城市景觀相融合,通過轉型服務業提供新的就業崗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三是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推動綠色發展。
3
7大創新玩法
01 博物館:趣味科普
一般意義上的參觀展覽館、觀看產品生產流程的確能夠吸引一部分游客,但很難讓游客長時間逗留,無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青島啤酒廠將百年老廠房改造成博物館,將其劃分為歷史文化區講述品牌百年歷史;生產工藝流程區展示高新生產流程和多功能區提供啤酒品嘗紀念品販賣等服務。從了解歷史到觀看生產流程再到品嘗實物,通過一個故事線增加了整個游覽活動的趣味性,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也讓游客感受青島啤酒的魅力,從而做到品牌宣傳。
02 車間:沉浸體驗
“聽過不如看過,看過不如干過”。讓游客親身體驗、動手參與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可以促進與游客之間的交流,加深游客對工業生產的認識。在鋼鐵車間中,游客可以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加工鑰匙扣等小飾品;在面包廠,可以制作面包、餅干等;在廢棄的礦坑里,游客可以穿上工作服,搭乘電機車,當一回礦工;在皮革廠親手制作一個包包;在中藥博物館親手配制一劑中藥、制作一個中藥香囊等。
03 園區:創意空間
保留原有工業遺址建筑格局,在此基礎上合理改造和利用空間,引進網紅餐飲咖啡、酒吧、花藝體驗、時尚買手店、畫廊等商業配套,各類攝影體驗基地,繪畫寫生基地,科普培訓和教育實踐空間,漢服、根雕、銀壺等匠人手作工坊,不定期舉辦展覽、表演、文化藝術節、沉浸式藝術空間、大師巡回藝術展等活動,借助文創產業發展形成網紅打卡點。
04 周邊:戶外拓展
在利用工業廠區的同時,拓展外圍空間,形成工業科普研學+戶外拓展體驗的產品模式。以杭州霍普曼電梯有限公司為例,以電梯生產為基礎,開發生產觀摩、乘梯安全、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垂釣采摘、餐飲燒烤、體育拓展、研學旅行(冬夏令營)、親子娛樂、真人CS、水上闖關等系列產品,在工業參觀的同時,提供豐富多樣的戶外拓展體驗。
05 小鎮:綜合體驗
發揮傳統制造業優勢,突出特色,建設諸如礦產小鎮、陶瓷小鎮、紡織小鎮、食品小鎮、釀酒小鎮等的工業旅游小鎮。通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建設生物制藥、信息技術、海洋開發類現代產業園區。也可以介入電影小鎮建設,提升電影小鎮功能。圍繞游艇、房車、木屋、小飛機、游樂設施等的研發制造,打造旅游裝備小鎮。具備條件的綜合性工業旅游企業可以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工業旅游園區。
06 工業展會
做大做強各類工業展會,引進新的工業類展會,策劃汽車博覽會、家具博覽會等專業博覽會。借助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優化會展發展環境,爭取更多國際工業博覽會、產品展銷會等到當地舉辦。依托區域主要工業展會城市打造工業博覽、節慶活動品牌。2022年溫州舉辦首屆工業旅游嘉年華,進一步豐富了工業展會活動形式。
07 時尚秀場
改造工業遺址,打造時尚秀場。以751 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為例,有751國際設計節、751漢文化節、宇宙工廠、Drama一夏·首屆北京戲劇嘉年華等原創文化活動,還有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等獨具特色的品牌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往751園區。首鋼園區的三號高爐經過改造后成為京城知名的時尚“秀場”,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等活動紛紛在此舉辦。
4
發展策略
策略一:延續工業文脈,挖掘歷史美感。結合園區未來發展定位,對廠區原建筑外立面進行彩繪處理或美化提升,白天形成獨特的風景,晚上加上燈光設計。保持原廠區基底風貌,遺留部分工業設施用于展示,向新時代年輕人訴說那當年的輝煌。
策略二:主體保留內部改造,創意辦公更高效。利用廠房改造設計成開敞空間較大的創意辦公室,滿足企業創業辦公和教育培訓,吸引第三產業各類公司入駐。
策略三:植入前衛業態,舊廠區煥發新生。文化創意、電子競技、科幻產業、元宇宙、體育運動、動漫產業、藝術產業等前衛業態成為熱門產業被引入園區。
5
經典案例
案例1:北京首鋼
工業遺址再利用的典范
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從山到海:“十里鋼城”迎轉機
為調整城市產業結構、疏解非首都功能,2005年首鋼搬遷調整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同意首鋼逐步關停石景山廠區鋼鐵產能。2010年首都鋼鐵廠停產,產業轉移至河北曹妃甸渤海灣,這片8.63平方公里的工業遺產開啟轉型發展之路。
從火到冰:借冬奧會喚醒園區,打造文商旅體展綜合體
不僅為北京冬奧組委提供辦公地,還建設了首鋼滑雪大跳臺、冬訓中心、極限公園等場館設施,改造出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四個訓練場館,用于冬奧賽前國家隊的訓練,這就是俗稱的“四塊冰”。冬奧會結束后,利用各類場館設施開展體育消費季等活動,積極拓展體育培訓項目,推動體育服務場所向文商旅體展綜合體轉變,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火熱場景持續在首鋼園上演。
從廠到園:工業銹帶變生活秀帶
冬奧會后的首鋼園,除了冰雪運動,還有服貿會、科幻、網紅打卡地等新標簽。在新版城市總規的引領下,首鋼園已成為集商業、科技、體育、文旅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
服貿會、科幻大會落戶首鋼園,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星光獎”等40余項大型活動在這里舉辦,200多家科技、體育等企業和商戶入駐園區,2023年春節假期總入園人流量達20.6萬人次。來園區的早期游客多是周邊遛彎的老年人,現在輻射到了全市甚至外地的年輕人和家庭,周末和節假日園區內酒店幾乎滿房。
案例2:青島啤酒
蓬勃發展的百年工業與城市共榮共生
打開城市文旅越級的新窗口
青島啤酒借助工業旅游,為城市更新既解決了老舊廠區改造問題,又創新開發了新的消費業態,為城市發展開辟新的消費空間。青島啤酒將啤酒工業旅游置身于廠區內部,在周邊選址新建文旅度假空間——青島啤酒·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將火爆亞洲的青島啤酒節在青島多地選址共同舉辦,擴大市場受眾和品牌影響。
利用老廠房,活化工業遺產:青島啤酒博物館
博物館設立在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老設備之內,以青島啤酒的百年歷程及工藝流程為主線,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集文化歷史、生產工藝流程、啤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備了旅游的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等特點,體現了世界視野、民族特色、穿透歷史、融匯生活的文化理念,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共分為百年歷史和文化、生產工藝、多功能區三個參觀游覽區域。青島啤酒工業旅游分為A、B兩條線。A線是青島啤酒博物館,以百年老建筑為依托,融合古老的建筑、珍貴典藏和現代化展區設計,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專門旅游參觀長廊,做到生產、參觀互不影響。
開辟新空間,更新消費業態: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
青島啤酒集團用一個引領型大項目,為青島打造現代產業現行城市增添了新動能,更為西海岸新區這個青島發展引擎再添一把火。對城市發展來說,這個項目的帶動作用、引領意義更為突出,它是“兩業融合”到底該怎樣融合的樣板之作,也是城市更新策源地的核心所在。
由青島啤酒集團投資開發建設,位于青島市西海岸金沙灘啤酒城內,占地面積30畝,總投資3億元,聚合1903時光精釀工坊、啤酒主題度假酒店、威士忌俱樂部、啤酒SPA、1903面包坊、婚戀基地六大時尚業態,是全球首創、規模最大、業態最全、體驗最豐富、影響力最大的沉浸式啤酒+消費生活體驗MALL。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