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政策性行業,政策導向影響市場方向。近年來,為了加速農業的發展,國家出臺很多利農惠農的政策文件。
《新土地管理》創新了“農地入市”,這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劑強心劑。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做旅游、搞開發用地矛盾得以緩解,主要是土地的成本將會更趨于市場化,有可能降低。
另外,進入鄉村投資旅游,集體土地開發這是一項資產,以前無法變現,現在這個通道打開了,能讓你的投入有了一個回收渠道。潛臺詞是,讓你放心大膽地回鄉村搞建設,從產業到旅游發展,鄉村還是大有作為的。
這份指導意見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集成、延伸、細化和實化,在“錢、地、人”這三個方面打出了“組合拳”。
“錢”,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的比例,以前這部分錢沒規定投在哪里,現在比例有明確,必須往農村投。另外,還會增加10萬億元以上的縣域貸款余額;在“地”的方面,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在“人”的方面,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興辦產業;這三個方面都有實實在在的措施體現。
在《新土地管理法》實施之后,宅基地到底怎么批怎么管,社會各方都在等待,特別是做鄉村旅游涉及到發展民宿的這部分人群,直接關系到下一步發展如何操作的問題。
那么這份文件就宅基地如何審批、怎么走流程進行了明確。里面涉及的部門與流程還是挺復雜的,不實際操作一遍很難領會。
農村金融政策一直以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次農業銀行發聲,針對鄉村旅游開發,提供10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
支持領域:重點村的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生態與傳統文化保護、公共服務與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以及鄉村民宿、觀光度假、農事體驗、鄉土美食、文化創意等文化和旅游產品的研發與推廣。
還將推廣“景區開發貸”“景區收益權貸”“美麗鄉村貸”“惠農e貸”“農家樂貸”和“個人生產經營貸”等鄉村旅游特色產品,盡快研究、出臺鄉村旅游專屬信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信貸業務穩步、健康發展。
民宿行業創業者一直求生存求發展,但對應的民宿制度建設嚴重滯后,甚至是空白。表面上看各地政府開始將民宿發展作為新興經濟產業來培育,但工作著力點卻只放在招商引資上,忽視培植項目落地的土壤。
過去的10年民宿創業者摸著石頭過河,不斷進行經營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可謂用盡百分之百的力氣,但是如果沒有政策的保險,這條路也很危險。
這是針對有些地區鄉村旅游外部連接景區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垃圾和污水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欠賬多,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建設意愿不強、融資難度較大等問題。
《行動方案》來補短板,現階段自己項目有存在類似問題的,可以參照行動方案有的放矢的解決相問題。
又有一批新試點城點城市先行,只要有試點,就有對應的一系列配套優惠政策落地。從人口、土地、財政、金融、農村產權和工商資本入鄉等方面,每個地方都存在著巨大的障礙。怎么突破這些障礙,解除機制的束縛?
試點區將成為改革的重點,也為改革“探路”,如果你的項目正好在試驗區,相關的配套優惠確實可以關注下。
學習與借鑒,行業信息更新得很快,稍不留神自己就掉隊了。農旅人自己操盤項目,知識點涉及不到、信息獲取不及時這是常態。但是及時充電也是操盤人時時要進行的,成功的項目多去了解與學習,總會有許多幫助。
《示范區名單》通過驗收認定的這71家示范區在創建方式、創建路徑、創建成果上各具特色,為更多示范區創建單位創新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特別是在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旅游扶貧富民創新發展、城鄉統籌創新發展、生態依托創新發展、景城共建創新發展、休閑度假創新發展、資源轉型創新發展、邊境開發開放創新發展等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對各地深化全域旅游發展具有較高的學習借鑒意義。
意見里有組數據可以看看,到2022年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到2035年建設1200處。這個目標寫出來了,地方政府肯定努力要完成的,是不是要跟著節奏往這個方向走呢?
一定要謹慎些,農業這些年來,多少投資人被忽悠投了政府看好的項目,最后卻一敗涂地?
方向比較明確,這個行當上邊是支持的,沒有問題,有基礎有市場就可以進場,但是千萬別成了地方要完成指標的那個炮灰。
從前一時期“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看,行業可謂是“哀鴻遍野”!以前的政策過于含糊,底下摸不透、弄不清,后期檢查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通過這次整治,政府也摸清了問題,所以針對性的出臺設施農用地的管理辦法,凡是投資農業產業、鄉村旅游等,無一不涉及到使用設施農用地,對項目建設哪些屬于范圍之內,哪些是哪些是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進行細分,讓投資者更清楚項目該如何操作。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