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涌現,我國雙創正在進入黃金時期,作為企業孵化基地的園區也隨著雙創的熱度開始升溫。那么在經濟新形式下,產業園區的運營趨勢將會如何發展?
政府部門在對園區進行不同定位的同時,園區也會產生五種不同的運營模式:
政府運營模式
這里的政府運營模式與前面所說的行政主導型園區有關聯,但卻是不同概念。政府運營模式往往在行政主導型園區中比較常見,園區由政府投資開發,園區為入駐的公司提供稅務代理、行政事務代理的服務,收取服務費用,同時政府部門也會給園區招商代理費用和稅費收取的優惠。政府運營模式適合一些規模小,管理簡單的園區。對于一些大型的園區,這樣的運營模式無法保證園區的長期運營。廣州天河軟件園就屬于這類運營模式。
投資運營模式
投資運營模式是通過政府投資建設園區,然后通過房租、固定資產等作為合作資產,孵化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在企業獲得成長后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或上市,實現資產增值并收回投資。這是一種長期投資的理念,園區在中短期很難有可見的回報,但是對于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因為園區的發展是建立在企業投資成功的基礎上的。浦東軟件園就屬于這一模式。
服務運營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只有投資還是不能滿足很多企業的需要,很多企業對園區的服務環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服務運營模式的園區,園區為入駐企業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軟服務,為企業提供更佳的生存發展環境。服務運營模式強化了園區與企業的合作,增加了園區的收入渠道。杭州軟件園就屬于這一類運營模式。
土地盈利模式
隨著近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熱起,土地增值的盈利能力遠遠超過了很多行業的盈利水平。一些園區獲得了土地收儲、初步開發、拍賣的功能,所以一些園區通過控制大面積的土地,在進行初步開發后,短期內提升土地的價值,然后進行地產開發或轉讓。這種模式更像一個有規劃的地產開發商,獲利能力非常的強大,同時也為園區后期的開發奠定了雄厚的財力基礎。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是中關村軟件園。
產業運營模式
一些重要的開發區其實承擔了調節、完善、強化區域產業鏈運營的作用,園區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產業鏈,比如一些新能源產業園、創意產業園、物流產業園等。這些產業園在投資初期就會進行招商引資,引入企業資本一起搭臺,同時園區也做好了與企業一起唱戲的準備。園區會對一些有實力的入駐企業進行投資,甚至直接投資一個全資公司在園區內運營一個重要的產業項目。這種運營模式的產業園區往往要具備三種職能:行政職能、服務職能和企業投資運營職能,對園區的管理能力和運營能力都提出了很強的要求。例如重慶的兩江國家開發區,規劃多個產業一起運營,有招商、有投資、有獨資,運營復雜,然而一旦建成將在很大的區域內形成壓倒性的產業優勢。
管理體制不夠科學
各園區管委會是園區開發建設的直接責任主體,其職能類似于一級政府,但缺乏應有的規劃、建設及相關審批權限,由于不具備依法行政主體資格,在入駐企業、上級主管部門之間需要做大量的協調工作,一旦協調不到位,將貽誤有利的建設時機,與企業發展中高效、優質的服務要求極不適應。
政策措施不夠完善
由于目前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運行模式,加之促進園區發展的專項配套措施還不完善, 仍然存在“以地引資、以地養園區”為主的粗放發展模式,各部門從政策、資金、制度上聚焦園區發展的局面還未形成,行政審批、服務效率和社會信用相對滯后,地方性的信用體系及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融資渠道較窄
目前,園區發展90%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由于基礎建設投資回收周期較長,加之園區自身的造血功能尚未健全,建設資金不足且沒有有效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導致園區的總體開發、配套建設速度緩慢。尤其在完全行政手段運營模式下,資金問題往往使得管理者在工業園區的運營管理中有心無力。
專業人才比較缺乏
各園區目前的招商、建設和管理團隊都由機關工作人員組成,市場化運營的知識和能力還不足,相對園區“專業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方向,現有的運營團隊還遠遠不能滿足園區建設和發展的要求。
總體構想:從園區發展的實際出發,按照“小機構,大服務”和“精減、統一、效能”的準政府體制,貫徹 “強化決策,突出管理,市場服務”和“機構政企合一,職能政企分開,管理政社分開”的理念,在決策和管理上體現政府的強力領導,在經營服務上挖潛和發揮市場的功能,建立“決策機構一元化,管理機構行政化,服務機構企業化”的扁平式直線職能型管委會組織結構。
文章標簽